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的推论。就是观察者从可能导致行为的多种因素中认定原因并判断其性质。归因理论就是以认知观点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加以解释和推测的动机理论,其基本问题涉及: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社会推断问题,期望与预测问题,归因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途径,它以培养学生的完整的人格,优良的品质为目标,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正确认识失败、应付失败、不屈服于环境的影响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系统,这正是青少年在不断成长中所必须具备的品质。本文以参加北京市健美操比赛的中学生为调查对象,编制《北京市中学生健美操比赛成败归因问卷》,对24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参加健美操比赛中学生成败归因现状进行可靠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参加北京市大众健美操比赛的中学生在成败归因上有着较大差异。比赛成功的中学生倾向于把成功因素首先归于能力和兴趣,其次是比赛难度。内部因素大于外部因素,稳定归因大于不稳定归因,这预示他们对成功有着强烈的信心,对下次成功仍然抱有较大的希望,是一种积极的态度。2.比赛失败的中学生倾向于把失败因素首先归于身心素质,其次是比赛难度和兴趣。内部因素、稳定因素占主导地位,这对失败者来说这是一种消极的归因方式。3.对参加北京市大众健美操比赛中学生对成功的期望来看,成功归因和失败归因的中学生对成功的期望值有着较大的差异。尽管没有同学认为下次比赛会失败,但总体来说,成功归因的学生对成功的期望值明显高于失败归因的学生,两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4.无论是成功归因还是失败归因,在为下次比赛取得成功付出努力的意愿上参加健美操比赛的中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对改变比赛结果的努力期望值上也都愿意为下次比赛取得成功而努力,没有人愿意放弃努力。5.从对学生面对成败的情感反应来看,成功归因的学生在面对成功时,他们首先肯定了自己的努力,其次是感激老师与同学的帮助,这都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反应。当失败归因的学生面对失败时,他们首先会感到失望与无助,其次是面对失败感到生气与愤怒。从心理学角度这是一种正常反应,但是如果教师疏于沟通、引导,这种情形势必会对学生成长造成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