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与辛弃疾词之关系考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butcher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词学界都认为张孝祥是苏轼与辛弃疾之间的过渡,这种观点影响广泛。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它的源头可以回溯到词人生活的时代或稍晚。张孝祥的门人和辛弃疾的门人都称其为苏轼的直接继承者。由此推论,张孝祥和辛弃疾就应该是并行的,豪放派在南宋的发展应该是双线的而不是由苏轼到张孝祥再到辛弃疾的单线。本文即由此假设出发进行求证。论文先从外在的方面进行论证。首先理出过渡说的种种疑点,即门人的争论、没有并称、有交往可能却没有交往、辛弃疾没有对张词的引用和化用。再进一步寻找二人并行的依据,张孝祥和辛弃疾出生时间可以认定是同一个时代,他们各有自己师承、传授线索,自成一系,各自独立。从词人、词作考查二人关系是本文的重点。张孝祥和辛弃疾有着不尽相同的政治思想,张孝祥主张先修内政,他的思想是南宋立足不久的反映;辛弃疾则主张“攻人”,带着沦陷区人民强烈的情感。他们的学术思想也不相同,张孝祥于理学有家学渊源,和朱熹、张栻同出一脉;辛弃疾则更近于陈亮“事功派”的思想。在词学思想上,二人也有区别,他们学苏轼时的取向不同,张孝祥偏重以诗为词,辛弃疾则偏重以文为词,他们的后学也显示了不同的发展趋向。二人在政治思想、学术思想、词学观点上的不同,必然在他们的词作中会有反映,形成不同的词作风格,简要地说,张孝祥和辛弃疾的词作有理性化与情绪化、意缓与情切的不同。从词人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词学思想以及词作风格角度比较二人的不同,是从内在的方面论证张孝祥、辛弃疾是并行的,并为外在的方面的论证提供支持。论文共分六部分,即绪论、第一章张孝祥非苏、辛过渡、第二章主体比较论、第三章词学思想比较论、第四章词风比较论和结语。
其他文献
病史摘要张某,男,40岁,已婚,安徽籍,干部,住院号15307.因股骨颈骨折,骨质疏松、脱钙5年余,于1980年6月3日住院检查.患者自1967年起多饮、多尿、喜冷饮,易感冒,未作检查、197
本文主要研究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的音乐美学思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力求回到《情感与形式》文本本身,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论证过程,注重梳理和分析作者所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增长以及宽带技术的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高速的宽带接入;越来越多的小型办公室和家庭使用一台以上的个人计算机。作为Internet的网际互联的核心设
通过教学选题聚焦、教学设计切片、翻转课堂、微视频录制和测试等,从英语语法点、读写策略、翻译技巧与听口表达等英语教学的特点入手,并以3种教学设计的切片为扩展,深入探讨
古人云:“学而优则仕”。如今,则是“技而优则官”,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企业各部门负责人,很多都是从技术岗位上提拔上来的,这在中国是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在高科技企业,管
介绍全球定位辅助航空摄影惯性测量IMU/DGPS的相关技术,结合实际,对其进行探讨和实验研究,并提出建议。
本文中轮扣式的脚手架支撑技术是通过对品茗、一洲、pkpm三款软件和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得出,文中对轮扣式脚手架的优势和应用、施工工艺、搭设方法和模型、承载力影响因素的
纪录片优秀与否取决于是否有曲折的情节、人物事件刻画是否细致等。这样拍出的纪录片才能让受众感觉到人生与生命的意义所在。本文重点阐述了电视纪录片编导的情节和细节意识
上市公司治理质量始终是广大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也是理论界与实务界研究的热门话题。要提高上市公司治理质量,就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上市公司治理的状况。因此,建立一套适合我国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急速发展,大数据云平台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并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智能管控系统借助大数据,对生产、安全、环保进行一体化智能管控,实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