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为蔷薇科(Rosaceae)枇杷属(Eriobotrya)植物,是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果树之一,经自花授粉或异花授粉均能结实。根据枇杷果肉颜色可分为红肉和白肉两大类,即红砂枇杷和白砂枇杷,其中白砂枇杷具有皮薄,肉质细嫩、味浓甜等特点,为枇杷之珍品。‘华白1号’是从著名的白砂枇杷品种‘软条白沙’实生后代中筛选出的优良变异单株,于2014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新品种鉴定(鉴定编号:渝品审鉴2014011),其果肉细嫩化渣、汁多味甜、糖高酸低,具有早结丰产、大果优质等诸多优点,其综合品质更优于‘软条白沙’。2012-2013年,‘华白1号’实生子代部分单株开始试花结果,其中一些单株的果实颜色存在明显差异。为了初步弄清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本试验对‘华白1号’枇杷新品种实生子代群体进行果实生物学性状分析,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实生子代单株、‘华白1号’母本和候选父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评价供试枇杷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亲缘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对190份实生子代中的48份结果单株进行果实生物学性状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个果实生物学性状可划分为3个主成分,平均单果重、最大单果重和横径为第一主成分;果皮颜色、果肉颜色、果形指数和纵径为第二主成分,果实心室和可溶性固形物为第三主成分,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2.965%。以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标准对供试材料聚类,树状图可明显区分开差异显著的单株。2、结合母本单株的相关生物学性状数据,对48份结果子代单株的平均单果重、最大单果重、果皮颜色、果肉颜色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性状分析,依据公式FAC1)1×38.810%+FAC21×38.482%计算因子得分,48份结果单株中共有26个超过母本单株得分,母本单株的因子得分为0.1113,得分最高的是H22-3单株,为0.7342,得分最低的是H15-9单株,为-1.5044。3、本实验共筛选出多态性高的23对SSR引物,引物HiO4eO4能鉴定出候选父本大五星三倍体A35的倍性,扩增出235bp、227bp和211bp三个等位基因。23对SSR引物在实生子代单株中共扩增出63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平均扩增出2.74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80,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24,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9,平均固定指数为0.54,平均多态信息量为0.35。4、应用NTSYS-pc2.10分析软件计算全部实生子代单株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此基础上以UPGMA法生成聚类树。在Dice相似性系数为0.676处,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在Dice相似性系数为0.739处,可进一步将第Ⅱ类群分为4个亚类群。其中H25-1单株被单独聚在一类,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大。5、通过对枇杷结果单株的生物学聚类结果与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的UPGMA聚类结果进行比较,两种聚类结果都能依据果实颜色进行区分,结果单株的两种聚类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6、对190份实生单株及其候选父本进行分析,可信度在95%时,可以确定8个子代单株的父本;而可信度为80%时,能模拟检测出20份子代单株的父本。可确定候选父本中共有7个单株与母本单株杂交产生了种子,其中E2428父本单株与母本单株杂交产生的子代最多,达到10个,其余检测出的父本单株只产生了1-3个子代。余下的170份子代单株为母本单株自交得到的实生单株,母本单株自交率为8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