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树对重金属Pb2+、Cd2+胁迫的响应及积累特性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wa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带来许多生态问题;铅、镉已成为我国城市地表土壤中含量超标最多的重金属,富集情况严重。火炬树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城市绿化建设与干旱贫瘠土壤水土保持优选植物种。本试验分别以火炬树种子、播种苗、一年生根蘖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培养皿法与室内盆栽控制试验法,通过研究单一及复合重金属Pb2+、Cd2+胁迫条件下火炬树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情况以及对Pb2+、Cd2+耐受程度与富集情况,并通过火炬树幼苗生理指标变化来探讨其耐重金属胁迫机制,旨在为选用火炬树作为植物修复树种提供理论依据,基于不威胁生态系统平衡条件下扩大火炬树的使用范围,解决城市污染,实现对自然的生态修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浓度Pb2+、Cd2+单一及复合胁迫均对火炬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根伸长、芽伸长产生抑制作用,但在Pb2+浓度为100mg·L-1时根长和芽长得到促进;Pb2+、Cd2+对幼苗根长抑制效果均大于对芽的抑制效果。两种重金属复合条件下,萌发指标与生长指标可作为火炬树耐Pb2+、Cd2+能力的重要指标。
  2、单一Pb2+对火炬树幼苗株高、茎粗、冠幅均表现为“低促高抑”作用;单一Cd2+对幼苗株高、茎粗、冠幅均产生抑制作用;复合胁迫下,7月在M1(Pb2+500mg·kg-1×Cd2+25mg·kg-1)时幼苗生长得到促进,但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株高、茎粗、冠幅均受到抑制。单一Cd2+处理组的株高和茎粗均低于单一Pb2+处理组,说明Cd2+胁迫对火炬树幼苗的毒害作用强于Pb2+。低浓度Pb2+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Cd2+对植株的损害,而当Pb2+浓度增大时,Pb2+与Cd2+表现出协同作用。
  3、单一Pb2+对幼苗叶片叶绿素a、b的含量、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产生“低促高抑”作用,叶片净光合速率(Pn)在Pb2+500mg·kg-1时达到最低;单一Cd2+对7月火炬树幼苗叶片叶绿素a含量表现为“低促高抑”作用,其余时期为抑制作用,对7-8月叶绿素b含量表现为“低促高抑”作用,对9-10月为抑制作用;对Pn、Gs、Tr和Ci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复合胁迫对幼苗叶片叶绿素a、b含量、Gs和Tr表现出“低促高抑”作用;对Pn、Ci为抑制作用,两种重金属对叶片Pn、Ci、Gs和Tr表现出协同作用。
  4、单一Pb2+7-8月对火炬树幼苗叶片MDA含量表现出不同程度抑制作用,9-10月则表现为促进作用;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在10月浓度为1250mg·kg-1降至最低值。单一Cd2+对火炬树幼苗叶片MDA含量表现为促进作用,但在10月浓度为Cd2+100mg·kg-1时受抑制作用,并达到最低值;7月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浓度为75mg·kg-1时值最高,10月浓度为100mg·kg-1时降至最低值。随着复合浓度的增加,叶片MDA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则逐渐增加;随处理时间的延长,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在10月时降至最低值。两种重金属对叶片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出协同作用,而在试验后期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协同作用则减弱。
  5、单一Pb2+对7月火炬树幼苗叶片SOD活性表现为“低抑高促”作用,在浓度为500mg·kg-1时降至最低值,8-10月为促进作用;对7-9月叶片POD活性表现为“低抑高促”作用,10月浓度为1000mg·kg-1时值最高。单一Cd2+对幼苗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均表现为促进作用,9月浓度为100mg·kg-1时POD值最高。复合胁迫对7-9月幼苗叶片SOD活性表现为促进作用,10月为抑制作用;浓度为M1(Pb2+1000mg·kg-1×Cd2+25mg·kg-1)时,SOD活性值最高;浓度为M2(Pb2+1000mg·kg-1×Cd2+75mg·kg-1)时,POD活性值最高。胁迫前期两种重金属对火炬树幼苗叶片SOD活性、POD活性有协同作用,而在胁迫后期仅对POD活性有协同作用。
  6、火炬树幼苗在低浓度单一Pb2+(500 - 750 mg·kg-1)、单一Cd2+(25 - 50 mg·kg-1)、复合M1(Pb2+500mg·kg-1×Cd2+25mg·kg-1)污染土壤中生长指标、生化生理特性、光合作用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仍然通过抗氧化酶系统等生理响应表现出多种积极的适应性特征,说明火炬树能在Pb2+、Cd2+污染土壤中较好的完成存活和生长。
  7、低浓度复合胁迫下,火炬树根蘖苗株高、茎粗、冠幅、主根长和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均差异不显著;随着浓度的增加,除冠幅外,其余指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浓度为T2时降至最低值。植株总体变得矮小,茎出现黄化,说明Pb2+、Cd2+复合胁迫对火炬树的毒性表现出累加效应。复合浓度对根蘖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Pn、Gs、Tr和Ci表现为抑制作用,对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均表现为促进作用,表明其对重金属Pb2+、Cd2+复合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当胁迫程度加剧时,SOD、POD作用更大,表现出协同作用以保护火炬树免受重金属毒害。
  8、单株Pb2+、Cd2+积累浓度最高分别为507.87mg·kg-1、24.99mg·kg-1。火炬树的不同营养器官对Pb2+、Cd2+积累能力均表现为根>茎>叶。两种重金属对重金属积累量、转移系数、富集系数表现出拮抗作用。在低复合浓度T1(Pb2+500mg·kg-1×Cd2+25mg·kg-1)污染土壤中表现出具有较强的抗性与重金属积累能力,因此可以将火炬树应用Pb2+、Cd2+复合污染。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es,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严重损害畜牧业的生产,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FMDV属于微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蹄疫病毒属(Aphthovirus)的成员。与微RNA病毒科其他病毒成员一样,FMDV基因组缺乏5端帽子结构,
2018年6月-2019年6月夏秋两季,作者采用瞬时扫描法和焦点动物取样相结合的方式对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安图县古洞河流域中华秋沙鸭各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探究了夏秋两季中华秋沙鸭各行为时间分配及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了夏秋两季各行为的活动节律及各行为峰值特征状况,并对古洞河流域两侧鸟的种类、居留型和区系组成进行了定性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中华秋沙鸭夏秋季各行为时间分配及相关性分析:在夏季中华秋沙
水貂阿留申病(Aleutian mink disease,AMD)是由水貂阿留申病毒(Aleutian mink disease virus,AMDV)感染水貂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并发自身免疫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的水貂养殖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现在还没有有效疫苗用于该病的防控,只能通过检测淘汰机制来净化水貂养殖场。  为研究AMDV的流行情况及有效的净化水貂养殖场,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