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从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开始,其中经历了贷款利率上下限的取消以及存款利率上限的浮动。并在2015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开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存款利率的上限,这标志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基本完成。而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央行放开对利率的管制,利率的高低是由金融机构根据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可能会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银行间的竞争以及金融稳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利率市场化视角下的银行风险承担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相关的监管部门能够重视银行风险承担问题,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抑制银行风险的过度积累。这对于维持我国的金融稳定和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虽然国内外学者对银行风险承担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结果。但是结合利率市场化、货币政策等具体的研究并不多见,特别是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承担渠道的影响研究以及利率市场化具体是通过何种渠道影响到银行风险承担的研究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缺乏的。基于此,本文首先通过利率市场化的不同度量方法和理论模型初步探讨了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利率市场化的度量方法包括间接度量、直接度量以及综合度量,其中,间接度量又分为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直接效应和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价格约束效应。其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基于Bankscope数据库的155家银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试图较为全面地分析利率市场化是否会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存在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且进一步从利率市场化间接度量的维度来看,在考虑以直接效应来衡量的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的实际风险承担水平上升,其实际风险承担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相对变得更为明显。但是在考虑以价格约束效应来衡量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之后,其效果并不明显;(2)从利率市场化直接度量的方法来看,通过直接引入单边的贷款利率市场化虚拟变量的方法,研究发现贷款利率市场化会使得货币政策对银行实际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更明显。进一步从利率市场化综合度量的维度来看,通过引入综合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方面信息的利率市场化指数的方法研究发现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银行的实际风险承担水平会上升,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传导效果变得明显。(3)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在不同类型银行间存在着差异。在外资银行中,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最明显,地方性商业银行次之,大型商业银行相对最小。再次,本文还将试图分析利率市场化是通过何种渠道影响到银行风险承担。并且在我国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监管强度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探讨我国的银行监管是否能有效地降低银行风险承担。而且,本文还将银行监管措施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不同监管措施的监管效果。结果表明:(1)利率市场化不仅会通过银行竞争的渠道增加银行风险承担,还会通过其他的渠道增加银行风险承担。(2)银行监管强度的提高能够有效地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3)从事前、事中、事后的银行监管维度出发,不同的监管方式所发挥的监管效果不同。相比于事中现场检查而言,银行业监管部门事前发布监管公文和事后违规惩戒强度的增加对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更为有效。并且事前发布监管公文能有效地约束利率市场化通过银行竞争和其他渠道影响到银行风险承担,降低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事后违规惩戒强度能有效约束利率市场化通过银行竞争的渠道影响到银行风险承担,但是约束其他渠道的效果不明显。而事中现场检查的强度既无法有效约束利率市场化通过银行竞争的渠道影响到银行风险承担,也无法约束其他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