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差异与收敛性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anInsh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基础性生产部门,是稳定国民经济与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石。目前,中国林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与需求缺口巨大的双重压力,提高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成为深化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环。然而,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林业发展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以及自然因素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必然导致各地区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因此,科学测算林业生产技术效率,进而探究其空间差异现状及收敛性,不仅有助于为分区域差别化提升路径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而且对于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转化”,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进而推动“美丽中国”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导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益贫效应及其与精准扶贫协同机制研究》(71673302),在界定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概念的基础上,以林业经济理论、“两山”理论、区域经济理论等为指导。首先,运用非径向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4-2018年的林业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其空间差异特征作定性及可视化描述;其次,运用Dagum基尼系数将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总体差距进行定量分析,将其分解为林区内差距、林区间差距及超变密度,精确得知总体差距大小及其来源;最后,利用经典条件β收敛模型、空间条件β收敛模型分析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收敛趋势与时空分异特征,掌握林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第一,2004—2018年,中国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均值为0.52,尚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林业生产技术效率经历了“保持平稳—明显下降—缓慢抬升”的过程。总体来看,2018年相比2004年林业生产技术效率下降了12.27%。在林区层面,林业生产技术效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西南、南方、东北、华北、西北林区,区域失衡问题是中国林业发展的突出特征,空间上大体以“胡焕庸线”为界,总体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格局。第二,2004—2018年,全国总体差距呈现增大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0.6%。依据演变趋势,可分为“稳中有降—急速上升—缓慢下降”三个阶段。五大林区内部差距依旧不容乐观,由高到底依次是华北、南方、东北、西北和西南林区。从林区间差距来看,东北、西南和南方林区三大林区之间彼此之间差距较小;华北林区的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处于中间水平;西北林区是中国林业发展的洼地。从差距贡献率来看,林区间差距是中国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总体差距的第一来源,林区内部差距次之,超变密度贡献率最小。第三,全国层面上,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条件β收敛趋势。空间溢出效应使低水平省份追赶上高水平省份所需的平均时间大约缩短了4年。但各省份间林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各自为政”与“过度竞争”的现象。林业对外开放程度、林业产业结构、林业系统职工收入水平等因素对林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而技术市场环境则有抑制作用。第四,从林区层面上,中国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具有“俱乐部收敛”现象。五大林区的收敛率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收敛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南方林区。从2004—2011年、2011—2018年两个子时期来看,条件β收敛趋势也是存在的,后一时期相比前一时期的收敛率更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市场环境、林业对外开放程度、林业产业结构、林业系统职工收入水平、林业系统人力资本、林业受灾程度等在作用方向和力度上有所不同。为此,要完善林业发展体制机制,实现林业资源管理水平提升与林业要素投入增长同步;发挥空间溢出效应优势,构建区域协同的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提升策略。优化林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形成有效的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提升合力。
其他文献
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的合并,开启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博物馆旅游作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产物,涵盖艺术欣赏、历史收藏、教育研究、娱乐休闲等多方面的功能,为文化服务的提供和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了空间。《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的出台、文博节目的热播、文创产品的走红等为博物馆旅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后免票时代下博物馆旅游“热度下降”及“冷热不均”等问题也在严重制约着博物馆旅游
学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提升产学研单位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强国是国家的要求。创新和标准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可或缺。技术创新是技术标准的基础,同时技术标准可以通过市场和科技推动创新,将创新成果转向现实生产力。标准文件的起草和制定过程涉及了多个标准起草单位间知识、信息等资源的传递和交换合作,在一个领域内因开展标准活动而产生关联,存在合作关系和产生关联的不同单位及组织,组成了标准合作网络。这
学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标准在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团体标准作为我国标准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满足市场变化需求,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团体标准的发展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持,随着以知识密集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兴起,标准与专利的融合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团体标准兼具公权属性和私权属性,而专利作为一项知识产权具有私权属性,两者融合的过程也是利
学位
标准是维系一个领域有序化运作的强有力工具,标准体系是由众多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单个标准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标准之间的引用实质是核心信息的传递。在标准引用网络的研究中,重要标准的识别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但是现有的研究几乎都是基于无权无向网络模型或是无权有向网络模型,只考虑了标准之间外在的引用关系。本文认为,标准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简单的引用关系,更多的是信息与知识传递的复杂耦合关系,标准之间的联系更重
学位
现如今,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龄化及其衍生的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严峻,不容忽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等理念,而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必由之路。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没有制度性的退休约束,在很多农村地区一些农民领取养老金后依旧需要从事农业劳动生产。然而
学位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了慢病压力、精神疲劳等多重危害,亚健康人群持续增多,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归大自然,释放自我,以寻求在短暂的恢复性体验中获得健康促进的效果。由此公众健康状况的改善成为了各领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在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强调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这一战略为大健康产业的朝阳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行动
学位
城市土地作为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重要载体,有效控制城市扩张和促进集约利用土地至关重要。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科学可靠地评价可以作为促进城市布局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基础,而研究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揭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变化的潜在含义。基于此,本研究以我国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为例,从投入、产出视角设立评价模型,对2010年至2018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借助核密度估计来描绘效率
学位
实践证明,乡村旅游产业在农村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减贫增收效益十分明显。但最近一些研究显示乡村旅游发展中农民收入差距存在扩大趋势,加深了农民的相对剥夺感,加剧居民不规范行为,甚至引发社会冲突。这显然不利于后脱贫时代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偏离了“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那么,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能否兼顾农民收入增长和差距缩小的双重目标?如何促进农民收入包容性增长?探究上述问题有
学位
耕地生态系统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不仅为人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效应,而且能够提供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但耕地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特征,为使其外部性问题内部化,需要对耕地保护的实际执行者或产权主体进行合理的补偿。在过去十几年间,我国多次强调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自2008年起,四川省成都市、广东省东莞市等地率先进行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的试点。至今,耕地保护补
学位
长江经济带横贯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体量覆盖全国40%以上,是我国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地位,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示范带,要加强长江上中下游经济带协同发展、互动合作、优势共享,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我国协调发展创新带。推进低碳发展是我国所倡导的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是我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