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目的:1.探究缺血再灌注后皮瓣中是否存在细胞坏死性凋亡现象。2.研究Nec-1(Necrostatin-1)对缺血再灌注皮瓣中的坏死性凋亡现象是否有抑制作用,另外这种抑制作用是否可以保护皮瓣,减少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3.研究分子氢对于缺血再灌注皮瓣的保护作用是否是通过抑制皮瓣组织中坏死性凋亡这一途径来实现的。4.通过对于分子氢和Nec-1对于皮瓣中坏死性凋亡水平的影响作用进行比较,另外还将两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探究缺血再灌注后皮瓣中是否存在细胞坏死性凋亡现象。2.研究Nec-1(Necrostatin-1)对缺血再灌注皮瓣中的坏死性凋亡现象是否有抑制作用,另外这种抑制作用是否可以保护皮瓣,减少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3.研究分子氢对于缺血再灌注皮瓣的保护作用是否是通过抑制皮瓣组织中坏死性凋亡这一途径来实现的。4.通过对于分子氢和Nec-1对于皮瓣中坏死性凋亡水平的影响作用进行比较,另外还将两者对于缺血再灌注皮瓣存活及血供情况的影响做对比,得到分子氢和Nec-1之间对于皮瓣的保护作用以及缺血再灌注皮瓣中坏死性凋亡的影响作用的差别。为今后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研究方向提出可行的建议。研究方法:1.将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TL组)和Nec-1组,每组15只。在对大鼠腹部皮瓣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后的24h时间点,测量皮瓣存活率以及血流量;之后对不同位置皮瓣组织进行染色,观察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乃后将组织通过免疫组化及蛋白印迹试验(WB)的方式进行研究,得到两组间坏死性凋亡关键因子RIP1表达水平数据并进行对比,判断缺血再灌注皮瓣组织中是否有坏死性凋亡现象。2.根据不同组的处理方式,45只雄性SD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SH组)、Nec-1组和CTL组。在皮瓣缺血再灌注后24h时间点,测量皮瓣血流情况并由此获得皮瓣存活率和血流灌注量,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而后使用TUNEL染色和电镜观察凋亡细胞数量和细胞形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坏死性凋亡关键因子RIP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判断Nec-1是否可以通过抑制缺血再灌注皮瓣组织中的坏死性凋亡从而保护皮瓣组织,减少皮瓣坏死。3.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CTL组、SH组和经过分子氢处理的HCH组,每组15只。皮瓣缺血再灌注24h后测量皮瓣组织的存活率和血流灌注情况,并且对皮瓣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对坏死性凋亡关键因子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从而得到结果以证明分子氢对于缺血再灌注皮瓣的保护作用是通过减少其中的坏死性凋亡来达到的。4.取SD雄性大鼠60只,编号后随机均分到以下几组:SH组、HCH组、Nec-1组和CTL组。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24h后观察皮瓣存活率和血流灌注情况,并且对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对坏死性凋亡关键因子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最后对比组间各项数据,以判断分子氢和Nec-1对于缺血再灌注皮瓣中的皮瓣存活率、血流灌注情况以及坏死性凋亡水平的影响是否有差别。研究结果:1.在形态学观察方面,Nec-1组中的皮瓣组织相较于CTL组,其炎性细胞浸润情况明显为轻。在皮瓣存活率和皮瓣血供方面,Nec-1组相比CTL组有显著提高。在坏死性凋亡水平方面,随着组织与血管蒂的距离越来越远,皮瓣组织中的坏死性凋亡关键因子RIP1表达水平逐渐上升,尤其是在距离血管蒂稍远的皮瓣区域,CTL组和Nec-1组有明显差异。2.在形态学观察方面,Nec-1组中的皮瓣组织炎性细胞明显少于SH组和CTL组。在皮瓣组织存活方面,Nec-1组的皮瓣存活率和血流灌注情况虽然较SH组差,但明显优于CTL组。Nec-1组中的RIP 1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CTL组,高于SH组。3.在应用分子氢处理后,HCH组中的皮瓣组织坏死性凋亡水平明显低于CTL组,但仍高于SH组。HCH组的皮瓣存活和血流灌注情况优于CTL组,但较SH组差。4.与Nec-1相比,HCH组缺血再灌注皮瓣的存活率和血流灌注情况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但在对于坏死性凋亡水平的影响方面,HCH组中坏死性凋亡水平较Nec-1组明显降低。研究结论:1.大鼠腹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组织中存在坏死性凋亡现象;且皮瓣组织中的坏死性凋亡水平随着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逐渐升高。2.Nec-1可以通过抑制RIP1作用减少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3.分子氢可以抑制RIP1作用从而降低大鼠腹部缺血再灌注皮瓣中坏死性凋亡的水平,减少缺血再灌注皮瓣坏死。4.分子氢与Nec-1对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皮瓣保护作用相仿,但分子氢对于坏死性凋亡的抑制作用更强。
其他文献
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预后不佳,5年生存率低于20%。ESCC的发生发展与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和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摄入等因素有关。测序结果显示ESCC基因背景复杂,存在增殖、分化、细胞周期调控、氧化应激、表观遗传等多个信号的异常,导致其目前尚无明确的精准治疗手段。氧化应激是癌变过程中的重要
研究背景麻风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具有致畸残性,曾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特征性的侵及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组织。近年来,全球每年新发现麻风病例约200,000例,提示麻风分枝杆菌仍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在流行区域内,≤5%暴露于麻风分枝杆菌环境中的人群最终发展成为临床患者。这说明,感染并最终发展成为有临床表现的麻风病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患者的类型、细菌密度指数等决定其传播麻风分枝杆菌的可能
长期航天飞行中,航天失重、节律紊乱等因素引起的认知功能减退,严重影响航天员作业能力和航天飞行任务的完成。开展该条件下的认知损伤机制研究,寻找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国际航天医学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航天特因环境应激所诱导的认知功能损伤,是正常健康人群在特因环境下,面临远超本底作业强度的任务时,诱发的认知功能减退。功能性损伤没有明确的病变部位,靶点不明确,现代医学难以发挥作用。中医药强调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
研究背景及意义软骨组织的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极为有限,由各种因素所致的软骨组织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临床面临的巨大挑战。组织工程技术应用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有望为受损软骨组织的再生提供先进的治疗策略,但目前该项技术尚未实现大规模的临床转化应用,主要瓶颈之一在于种子细胞来源问题。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存在于多种组织的成体干细胞,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以及不涉及伦理问题而备受研究者青睐。其中,脂肪来源干细胞(adi
研究背景:护理照护力量在预防深静脉血栓领域发挥的关键作用已得到肯定。2018年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同意开展加强肺栓塞和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对进一步做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在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领域,指导护理实践的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层出不穷,循证资源丰富。然而目前尚无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最佳护理实践方案。因此,亟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肿瘤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改进。其中,针对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 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的抗体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的获批改
研究背景先天性小耳畸形是一种以耳廓形态异常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从部分结构缺失到整个外耳轮廓的缺如,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和日常生活。我国小耳畸形发病率约为3.06/10000,每年有大量的小耳畸形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耳廓重建是最复杂的整形外科手术之一,通常需要经过2-3次手术。目前,耳廓再造过程中最常用的支架材料是自体肋软骨,术中从单侧胸壁采取肋软骨,通过拼接设计为耳廓形态的软骨支架,移植到耳后乳突区
研究目的:临床部分:探讨血清解偶联蛋白2(UCP2)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水平在脓毒症患者中的相关性及应用价值。基础部分:在脓毒症心肌细胞中探索UCP2调控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焦亡经典通路的相关机制。研究方法:临床部分:UCP2-入组患者分为三组:ICU对照组:n=15;脓毒症非休克组:n=20;感染性休克组:n=53。收集入组患者入ICU24h内的外周血,对于sept
背景和目的:脑静脉血栓形成(CVT)是一类少见的卒中亚型,部分患者会存在持续性的神经功能缺损,尽早预测或识别严重的CVT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既往研究发现视神经鞘直径(ONSD)与颅内压有关,并且在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中,ONSD已被证明可以用来识别严重以及预后不良的患者。但目前无相关研究对CVT患者的ONSD进行评估。本研究将对CVT患者的ONSD以及眼球横径(ETD)进行测量,并探究ONSD
背景脑卒中发病人群中大约有87%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目前,溶栓和血栓切除术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严格的时间窗(4.5 h以内)限制以及增加出血风险等不良反应,该种方法只能应用于少数患者。神经保护剂仍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有效方法,即抑制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等细胞的死亡。到目前为止,单纯采取神经保护剂治疗的策略在实际临床治疗中疗效并不显著,采取有效方法修复神经血管单元的所有组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