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98年我国实行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以来,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同时也是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必要基础以及进行投资的主要标的。而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股票市场建立以来,股票市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尤其是在最近几年,股票市场融资已经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人们进行投资的重要标的之一。关于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关系的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研究结论从理论上可以根据是否选择滞后期以及相关关系正负方向而分为五类:滞后负相关;滞后正相关;非滞后正相关;非滞后负相关(同期负相关);无显著关系。基于本文采集到的2010年6月到2014年12月中国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数据可以直观看到:中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似乎存在着很强的非滞后负相关关系。这一现象看似最为普通不过;然而,这也却可以引起深深的困惑。因为,第一,在理论上,按照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如果市场基本面是好的,经济在增长,失业率在走低,那么,必然意味着企业的经营业绩在提升,各类房地产的租金在上涨,那么,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必然同时上扬;反之,当市场基本面比较差的时候,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必然同时下滑。换言之,两者必然呈现出较强的非滞后正相关性。第二,在实践上,在比较发达的经济体,尤其是G20国家,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确实呈现出了较强的非滞后正相关性。那么,中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为什么呈现如此之强的负相关性呢?这一问题实际上可以称之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关系之谜。本文试图从收入不平等的视角入手,循序渐进的分析这一问题。收入不平等问题被普遍认为是21世纪经济的核心问题,也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客观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近十年来基尼系数一直在0.47以上运行,远大于国际上公认的可能导致社会动荡的0.42的临界点。尽管没有引发实际的大规模动乱,然而收不不平等问题在我国的存在性及其对经济社会的严重影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鉴于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作用,以及收入不平等问题在我国社会的客观存在,对两个市场在收入不平等条件下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其理论机理、存在性与强度问题,也就有了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国内外学者对于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互动关系的研究,以及对于收入不平等问题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等等方面的研究,都已经相当丰富。然而从收入不平等条件视角,对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关系进行研究的,则极为罕见。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分析了收入不平等问题会导致资产市场的火热和消费市场的疲软并存;进而会导致流动性过剩和消费需求不足两种互相矛盾的现象并存。结合经典的资产定价理论,本文推导了收入不平等条件下资产定价方法,给出了相应的定价公式。由上部分收入不平等条件下的资产定价公式,结合资产市场上的资金流动和基本面相脱离的特点,从而得出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在同一时期呈现出此消彼长关系的结论,即非滞后负相关关系。在非滞后负相关关系的总体存在性实证部分,本文采用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的百城价格指数--全国指数与上证综指数据,利用相关图与相关系数、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OLS估计等方法,分析了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非滞后负相关关系的存在性;实证结果支持了这一关系的存在性。在非滞后负相关关系分城市存在性与强度分析实证部分,本文采用了我国99个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指数与上证综指数据,结合相关计量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有8成左右城市显著存在着较强或很强的非滞后负相关关系。本文又依据人口规模、综合实力、地理区域、经济区域四个标准对这些城市进行分类,分别测度了各类城市群的非滞后负相关关系强度问题,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本文对上述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理论机制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本文的研究发现,收入的不平等,以及由此导致的看似矛盾资产市场的火热(流动性过剩)与消费市场的衰弱(内需不足),进而导致脱离基本面的资产价格运动和资金的流动,导致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呈现非滞后负相关关系。最后,本文结合实证结果和相关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