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眼底镜、眼底彩像、视网膜电图、组织学检查及神经保护相关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来探究兔视网膜下非活动载片植入后视网膜功能和结构的改变,以及视网膜相关蛋白的变化和其可能对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27只,分为手术组(12只,植入视网膜下非活动载片)、伪手术组(12只,非活动载片植入后随即取出)及正常对照组(3只,未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天、15天、30天、60天(各时间点3只)行眼底镜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phy,ERG)检查,并在术后各时间点行彩色眼底照相。处死动物后,进行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1)功能学:手术组各时间点术后ERG-b波振幅较伪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相比有不同程度升高。伪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2)形态学:眼底镜及彩色眼底照相检查未发现视网膜有明显的出血、渗出。(3)组织学:手术组术后7天、15天、30天组载片上视网膜明显变薄,感光细胞几乎消失殆尽或仅有少量胞体残留,外核层不同程度变薄有的仅余一层,内核层细胞排列紊乱,载片周围视网膜与正常视网膜相比未发现明显异常,三个时间点间未发现明显差异。而术后60天组载片上视网膜增厚,胶质细胞增生。伪手术组术后各时间点载片插入位置及其周围视网膜结构未发现明显异常。(4)免疫组化染色:术后7天时手术组及伪手术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s,BDNF)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多,直至术后60天两者的表达仍较正常对照组为多,其中手术组各时间点载片上视网膜GFAP和BDNF在外核层和外界膜有阳性表达,而伪手术组在这两层无明显阳性表达,但手术组载片周围视网膜两者的表达与伪手术组相似。两组内各时间点间两者表达未见明显差异。
结论:眼底彩像表明视网膜无明显的出血、渗出,组织学检查发现载片上视网膜厚度变薄,细胞结构发生丢失和紊乱,表明非活动载片植入使其上视网膜结构发生改变,但未随时间延长进一步受到损害,提示非活动载片在一定时间内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视网膜电图示整体视网膜功能在一定时间内有不同程度升高,免疫组化染色则显示载片上视网膜神经保护相关蛋白的表达在一定时间内也有所升高,提示非活动载片植入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