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萝卜是我国的重要蔬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萝卜栽培过程中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微生物生态失衡和萝卜品质下降。近年来,虽然出现了许多新型肥料,但对萝卜的应用效果还不十分明确。本试验以‘潍县青’萝卜为试材,以常规底肥(4000kg/667m~2腐熟农家肥)为对照,设8个施肥组合处理,分别为T1:常规底肥+180kg/667m~2多态菌肥;T2:常规底肥+5kg/667m~2 PGPR多功
【基金项目】
:
山东省良种工程项目;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蔬菜建设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萝卜是我国的重要蔬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萝卜栽培过程中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微生物生态失衡和萝卜品质下降。近年来,虽然出现了许多新型肥料,但对萝卜的应用效果还不十分明确。本试验以‘潍县青’萝卜为试材,以常规底肥(4000kg/667m~2腐熟农家肥)为对照,设8个施肥组合处理,分别为T1:常规底肥+180kg/667m~2多态菌肥;T2:常规底肥+5kg/667m~2 PGPR多功能菌剂;T3:常规底肥+15kg/667m~2活性酵母膏;T4:常规底肥+5L/667m~2PGPR促生菌剂;T5:常规底肥+120kg/667m~2腐熟豆粕;T6:常规底肥+100kg/667m~2煮熟且腐熟大豆;T7:常规底肥+45kg/667m~2蚯蚓粪;T8:常规底肥+65kg/667m~2复合肥(N:P2O5:K2O=15:15:15),各处理肥料均作为基肥施用,萝卜生长过程中不进行追肥。通过比较不同处理萝卜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环境的变化,探究不同类型肥料在萝卜栽培中的施用效果,为制定有效替代化肥、提高萝卜品质的施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八个处理均可提高萝卜根区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有效态氮、磷、钾含量,提高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以T1、T6和T7处理效果较好。济南试验点T8处理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较CK降低4.00%,潍坊试验点T8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较CK降低6.20%和9.68%。2.八个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萝卜的总根长、露土根长和根粗,促进萝卜生长发育,其中T2、T5和T6处理效果较好。T2、T5和T6处理总根长在济南试验点较CK分别提高16.66%、13.42%和24.76%,在潍坊试验点较CK分别提高13.30%、14.14%和14.39%。3.施用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肥、腐熟豆类肥料、蚯蚓粪、复合肥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萝卜的单根重和产量,其中T3、T5处理效果较好,T4、T7效果较差。4.八种肥料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萝卜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纤维素和Vc含量,T1、T6和T7处理效果较好。施用速效化肥和腐熟豆粕肥增加了萝卜硝酸盐含量。5.T1、T3、T6和T7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萝卜中甲硫醇、二甲基二硫醚、异硫氰酸酯类等风味物质含量,改善风味品质。
其他文献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以及珍稀物种栖息地,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均占有重要地位。同时黄河三角洲由于其特殊的沉积环境,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近年来受人类活动不断加剧的影响,其地表景观发生了复杂且剧烈变化,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土地利用效益降低,景观格局脆弱性增强。鉴于景观格局脆弱性有较强的尺度依赖性,因此在选择最适宜空间分析尺度的基础上开展黄河三角洲景观格局时空
物资管理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各种物资订购、运输、储备、供应等环节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物资管理,对于合理
植物生长代谢过程中氮素作为必需营养元素,对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土壤中氮素除被作物吸收利用外,还会因挥发、淋溶、反硝化等过程而流失,导致氮肥利用率很低。土壤硝化作用作为影响作物种植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氮素代谢过程,肥料配施硝化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土壤硝化作用,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常规抑制剂主要是通过抑制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的活性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反映作物长势和预测产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传统的植被LAI测量方法多为野外实地测量,费时、费力,且缺乏快速获取大范围植被LAI的有效手段。由于无人机具备高效灵活的特点,无人机遥感可为作物植被LAI监测提供一种更为便捷的方法,能够对苹果树LAI实时进行有效的监测,为果园的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以山东省栖霞市博士达果园为研究区,以盛果期的苹果树冠层为研
遥感技术作为获取作物信息的有效手段,具有大面积、快速和实时监测作物长势的优势,在作物养分的定量估测中已被广泛应用。地面高光谱数据具有良好的光谱分辨率,受到的干扰因素少,已被广泛应用于作物叶片的养分估测;无人机遥感近年来发展迅速,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测定范围大的特点,使得利用无人机对植被冠层养分状况的定量估测成为了可能。不同平台遥感数据的结合可以弥补单一数据源不足的缺陷,从而提高估测精度。如何充分结合
目前,蔬菜废弃物的产生量随着各类蔬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而快速增长。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复杂,且缺少适用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手段,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同时还为农作物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因此优化、建立适用于蔬菜废弃物的好氧堆肥发酵工艺体系对于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蔬菜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发酵罐模拟工厂生产堆肥试验研究了猪粪、辣椒秸秆不同混配比例(1:4、1:2)
土壤盐渍化已成为全球干旱、半干旱以及滨海地区最主要和影响最广泛的土地退化问题之一,在土地资源短缺的今天,通过何种方式改良盐渍土已经成为学者们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氮素是制约盐渍土质量和作物产量最重要的限制性养分,因此研究盐渍土中氮素的迁移转化特征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别将腐植酸、石膏、膨润土单独施用及腐植酸与石膏、腐植酸与膨润土按照5:1、3:1、1:1、1:3、1:5比例施入盐渍土中进行淋溶与培
试验于2019-2021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国家苹果工程实验中心进行。盆栽条件下,将孔雀草、小麦和葱与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幼苗进行混作,研究了三种作物与平邑甜茶幼苗混作后,对碱性土壤环境平邑甜茶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与三种作物混作,显著减轻了平邑甜茶幼苗叶片黄化现象,提高了平邑甜茶幼苗的生物量。其中,孔雀草和小麦的效果更显著。2019年时,‘平邑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