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并分析颅内脑膜瘤的流行病学特征,术后并发症特点及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因素,为颅内脑膜瘤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按照WHO 2016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纳入病例,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病理诊断为颅内脑膜瘤的病例2384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地区分布、临床表现、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手术切除程度、病理类型、术后并发症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两组定性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然后结合临床及相关文献,总结颅内脑膜瘤流行病学特点和治疗经验。结果:2384例颅内脑膜瘤患者男女之比为1:2.48,各年龄组女性病例数均高于男性。患者年龄最小7岁,最大88岁,平均52.9±12.2岁,发病高峰年龄组为50~59岁。河南省内患者地区分布最多的是豫南地区(26.1%)。肿瘤最小0.4cm,最大12.3cm,平均3.8±1.5cm。肿瘤起源位置最多的是大脑镰及矢状窦(25.3%)。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头痛头昏。以SimpsonⅠ级/SimpsonⅡ级切除为标准,切除率最高的肿瘤部位为幕上凸面(91.9%)。病理分级WHOⅠ级脑膜瘤1925例(80.7%),WHOⅡ级420例(17.6%),WHOⅢ级39例(1.6%)。术后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为颅内出血(9.1%)。患者年龄≥60岁,术前KPS≤70分,肿瘤长径≥7cm、肿瘤位于鞍区或其他罕见部位(海绵窦、视神经鞘、枕骨大孔区及颈静脉孔区等),SimpsonⅡ级,SimpsonⅢ级,SimpsonⅣ切除为导致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随手术切除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在年龄≥60岁时随年龄升高而升高。结论:颅内脑膜瘤有其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女性高发,发病高峰有提前趋势,本中心患者最多来自于豫南地区,大脑镰和矢状窦旁高发,最常见的症状为头痛头昏,最常见的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为颅内出血等。患者年龄≥60岁、术前KPS≤70分、肿瘤≥7cm、肿瘤位于鞍区或其他罕见部位(海绵窦、原发视神经鞘、枕骨大孔区及颈静脉孔区等)及SimpsonⅡ/Ⅲ/Ⅳ级切除为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性随手术切除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在年龄≥60岁时随年龄升高而升高。脑膜瘤的治疗应合理评估患者术前情况,避免这些产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术后并发症,应根据情况密切观察或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