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探讨了泌乳奶牛阴外动脉灌注乳脂肪前体物与乳蛋白前体物对乳腺脂肪酸代谢及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乳脂肪合成与乳蛋白合成的协同互作提供理论依据。论文分三个试验。试验一,研究了阴外动脉混合灌注乙酸和长链脂肪酸对乳腺动静脉脂肪酸组成、乳腺摄取以及乳腺平衡的影响。试验选用8头泌乳早期中国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DIM、胎次以及乳成分分为2组,每组4头牛,采用2×2复因素交叉试验设计。两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以玉米秸秆为粗饲料的日粮(CS)和混合粗饲料为主的日粮(MF),二者精粗比均为46:54。试验期共为40d,每期20d,其中包括预饲期是14d,灌注期是6d。在灌注期的前3d,对MF组和CS组分别灌注载体(MFc1和CSc),第4d到第6d,MF组灌注载体(MFc2),CS组灌注脂肪酸混合液(CSf)。试验结果显示:CSf的乳脂率较CSc有升高的趋势,但二者的乳脂产量并无差异。相对于CSc, CSf组总脂肪酸、C16:0、C18:0、C18:1和C18:3的乳腺摄取率有升高的趋势。脂肪酸灌注能显著升高C18:2n-6的摄取率,并且与MFc2之间差异不显著。CSf组C8:0、C10:0和C12:0的乳腺平衡显著高于CSc组。以上结果提示:在低质粗饲料的日粮条件下,脂肪酸灌注有增加乳脂含量的趋势,并显著提高乳腺18:2 n-6的摄取率。长链脂肪酸和乙酸混合灌注能增加乳腺8:0,10:0和12:0的合成,由此说明乙酸对乳脂从头合成的促进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偿C18对中短链脂肪酸的抑制作用。试验二,通过阴外动脉灌注氨基酸混合物来研究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趋势。8头安装有阴外动脉血插管的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在玉米秸秆粗饲料日粮(CS)条件下,进行阴外动脉进行氨基酸灌注。试验为20d,其中预饲期为14d,载体灌注期(CSc)为3d,氨基酸灌注(CSa)为3d。试验结果表明:阴外动脉灌注氨基酸显著升高乳脂率,但对乳产量、乳脂产量、乳蛋白率没有影响。CSa组的C4:0、C6:0、C8:0、C10:0、C12:0、C14:0和C16:0的浓度极显著低于CSc组,CSa组乳脂的总中短链脂肪酸(SMCFA)含量极显著低于CSc组。但乳脂中的C18:0、 c-9,c-12-C18:2、C18:3,以及总长链脂肪酸(LCFA)含量在两组间均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提示:阴外动脉灌注氨基酸能降低乳脂的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并显著提高乳脂率,但其并未影响总乳脂的合成。试验三,在试验二的基础上,本试验对泌乳奶牛尾动脉和乳静脉血中脂肪酸组成以及相关脂肪酸代谢指标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出乳蛋白前体物对乳脂合成的作用因素。试验结果显示:氨基酸灌注显著降低动脉和静脉血浆长链脂肪酸的浓度,但并未影响乳腺对长链脂肪酸的摄取。氨基酸灌注显著降低了乳腺8:0,10:0和14:0的头从合成,对18:0,18:1cis-9,18:2n-6和18:3n-3的乳腺平衡均无显著影响。由此说明,阴外动脉灌注氨基酸混合液能改变动脉和静脉血浆脂肪酸组成,并且减少乳腺中短链脂肪酸从头合成的,但并未影响乳腺长链脂肪酸的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