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开通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veboy0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能过剩问题是困扰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难题,阻碍了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的进程,而去产能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对于中国式产能过剩的成因,学术界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两方面达成了共识,而对于如何化解产能过剩,多数观点倾向于从政府干预视角找寻机制,强调减少政府直接干预转而通过政策设计来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但对于如何通过市场化机制化解产能过剩还缺乏相应探讨。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铁开通的“时空压缩效应”促进了信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这无疑对产能过剩的化解提供了一种市场化机制。产能过剩实际是一种资源错配现象,从理论上分析,一方面,高速铁路缓解了市场分割、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其发挥的“资源配置优化效应”缓解了企业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高铁建设拉动了沿线经济的增长和区域经贸联系,实现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促进内循环的重要方向,其“经济增长效应”为企业消耗过剩产能提供了出路。微观企业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构成元素,研究微观企业产能过剩问题对缓解我国整体产能过剩具有推动作用。而在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建设如火如荼的情境下,系统探索高铁开通带来的时空距离变化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铁开通为准自然实验,结合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借助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第一,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缓解了企业产能过剩,其对站点城市上市公司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在0.5%左右。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工具变量法检验、PSM-DID模型检验、滞后效应检验、缩小样本区间回归以及增加控制变量后均稳健。第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和过度投资的缓解在高铁开通缓解企业产能过剩的路径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首先,高铁开通通过“知识溢出效应”“市场规模效应”作用于企业创新活动,并通过提升企业人才质量和缓解创新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将有利于缓解企业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将技术创新替换为技术进步后结论依然成立。其次,高铁开通通过缓解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优化了资本要素在企业间的配置,缓解了企业过度投资进而缓解了企业产能过剩。第三,经济后果检验发现,高铁开通对企业产能过剩的缓解有助于企业短期绩效和长期价值的提升,因此高铁开通对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第四,高铁开通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从宏观区位视角来看,高铁开通主要提升了东部沿海地区和区域中心城市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但对内陆地区和非中心城市企业无显著影响;从中观行业视角看,高铁开通主要提升了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其次缓解了资本密集型行业企业的产能过剩,但对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的影响不显著;从微观产权视角来看,高铁开通主要缓解了国有企业产能过剩但对非国有企业影响不显著。本文将高铁开通、过度投资、技术创新和企业产能过剩纳入一个框架中分析,丰富了高铁开通和新经济地理理论在微观企业层面的研究,为治理企业产能过剩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理论分析与研究结论,本文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提出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现实意义。首先,对企业而言,应借助高铁开通红利,通过技术创新和投资效率提升缓解企业产能过剩,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应利用高铁开通的“集聚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加强交流学习和技术传播、利用城市吸引力的提升加速人才引进、利用“经济拉动效应”加速过剩产能消耗、利用融资约束缓解带动创新资金投入。在过度投资方面,企业应利用高铁开通带来的可达性提升在更大范围搜寻投资机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缓解减少非效率投资、利用时空距离的缩短减少代理问题引发的过度投资。其次,对资本市场参与者而言,应充分利用高铁带来的出行成本、信息搜寻成本、监督成本等的降低,加强对企业的考察监督,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资本资源的配置效率。最后,对政府及政策制定者而言,应当积极推进包括选址、规划、实施等在内的高铁建设,引导高铁建设发挥最大经济效用。政府应当改善官员晋升考核体系,通过合意的政策引导代替直接干预经济的举措进而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并建立起包含产能过剩在内的经济指标的市场监督及预警机制。
其他文献
湿地是水陆交错的特殊地带,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却是人类重视最晚、受到破坏最严重的一类资源。近年来,湿地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湿地保护与恢复成为湿地的热点研究领域。通惠河为长江一级支流綦河的重要源头,是国家级湿地公园,通惠河湿地公园承担着保障綦江区饮用水安全和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的重要责任,维持通惠河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湿地植被与土壤环境是湿地系统中最基本、
学位
紫色土具有风化快、土层浅、孔隙率高、质地疏松、渗透性强等特点,导致降雨容易入渗至母岩与土壤的分界面。水分到达岩层后入渗受阻,在界面上侧向流动,形成紫色土壤中流。壤中流在紫色土旱坡地径流中占比较大。过量的养分(如氮、磷)通过径流、泥沙输送等方式释放到水体中,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有利于改善土壤保水性和元素吸附能力,提高土壤肥力。因此,研究如何利用生物质炭,将更多的水分保留在紫色土耕作
学位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治理观念的进一步加强,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植物在修复重金属的同时也受到重金属的胁迫,而组学作为植物响应重金属胁迫机理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合理运用下可揭示汞的解毒机制。刺槐是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的树种之一,种植范围分布广泛。近年研究发现:刺槐有较强的重金属(Pb、Cd、Zn、Hg等)富集能力,可以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表明,铁元素对于植物修
学位
紫色土坡耕地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耕地资源,同时也是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在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与人为不合理耕作管理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紫色土坡耕地侵蚀剧烈,严重的土壤侵蚀导致坡耕地耕层愈加浅薄、养分愈加贫瘠,造成了耕层土壤质量退化和土地生产力下降等严重问题,对紫色土坡耕地的农业生产、生态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是提升坡耕地土地生产力、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当前,生物炭被广泛
学位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ultocida,Pm)是一种能感染多种动物和人的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根据荚膜抗原的不同可将其分为A、B、D、E、F五种荚膜血清型,其中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牛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BRDC)的病原之一,可以导致牛肺部感染即多杀性巴氏杆菌肺炎,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导致牛肺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宿主细胞发生
学位
中华鳖出血病是引起中华鳖高死亡率的一种典型病症,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口鼻出血,腹部充血浮肿,解剖后可以看到腹腔内伴有血性腹水,粘液增多,肝、脾、肾等内脏组织有明显的出血,且内脏存在轻微糜烂。通过病样采集,分析病原致病情况,构建疾病感染模型,并尝试利用中草药开展疾病的防控研究,对中华鳖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对来自杭州临平和湖州南浔的两例出血病症状的中华鳖(分别以LP和NX代表)开展了病原的分离
学位
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在全国生态空间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研究三峡库区由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土壤侵蚀和面源污染问题,探索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管理机制,对治理库区水土流失、确保库区生态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石盘丘小流域中,传统耕作模式下的集水区(CT)与配置有水土保持措施的农林复合型集水区(FH)作为研究区域,以土壤侵蚀模数描述流域内土壤侵蚀状况,
学位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创新可以使企业更好地应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从而取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企业创新不仅包括依靠现有技术路径的开发式创新,还包括打破企业已有知识结构的探索式创新。在当前市场环境中,企业两种创新活动应当齐头并进,一方面通过探索式创新培养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另一方面通过开发式创新获得企业短期绩效。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金融投资活动也日益增多,各界也开始关注企业金融化的途径,以推动企业金融化良性发展。由于金融市场具有高回报、短周期的特点,有不少非金融类企业逐步脱离实体经济向金融活动延伸,不断地加深金融化程度。一方面,非金融类企业金融化能够很好地拓宽企业的盈利渠道,弱化企业的融资压力;另一方面,企业作为市场的经济主体,选择不恰当的金融投资活动会造成企业忽略自身主营业务,从而抑
学位
我国核桃(Juglans regia L)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是重要的干果油料树种,其果实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产业价值挖掘潜力巨大。多年来发展迅猛,如今我国核桃栽培面积世界第一,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约50%,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并且是我国林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核桃栽培技术落后,普遍缺乏系统管理,无产、低产现象广泛存在。矿质营养是果树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品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