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后,德国、日本等受到重创的昔日强国大力发展重工业,经济迅速恢复并得到发展,伴随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在此期间,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历史遗留下来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分工”向已获得政治独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夺资源和转嫁环境灾难。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接近自然界所能承载的极限。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生态失衡,令越来越多的国家达成共识:“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传统经济模式是导致生态环境每况愈下的主要原因,只有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融入日常经济运行中,才能维持人类的生存,促进社会的发展。循环经济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它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为原则,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循环使用为核心,是对“资源—产品—污染物”传统经济模式的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将保护自然环境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作为一种生态经济,在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今,成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道路。企业不仅是社会经济运行的主体,也是自然资源消耗的主体。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必然要投入多种资源要素。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模式下,企业生产产品产生的废弃物最终排放到自然界,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反过来又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过于重视财务评价,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评价主体单一,只重视投资者的利益,忽视了对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关注;以实现短期经营业绩为目标,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在循环经济战略模式下,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企业自身应当转变经营管理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转变为现代的集约型经济模式,生产经营活动中更加注重合理开发、节能减排、资源的循环利用,寻求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共赢。企业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将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相结合,在反映经济成果的同时,也反映出企业对生态做出的贡献;由“单一主体观”转变为“多元主体观”,在关注投资者利益的同时,也加大了对政府、债权人、供应商、员工、客户等相关利益主体的关注;注重企业可持续发展,将污染治理纳入企业风险管理,避免为了谋求眼前利益,以生态环境作为透支。由此可见,循环经济理念在企业实践中赋予了整个绩效评价系统要素新内容和新方法。因此,探究循环经济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借鉴了国内外循环经济探索和企业绩效评价发展的最新成果,主要采用文献阅读法和规范研究法进行探究。通过文献阅读,了解了国内外循环经济和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状况,比较了不同研究者对循环经济理论和企业绩效评价内涵的理解,为本文的研究工作做了一个铺垫。结合规范研究法,研究了循环经济下企业绩效评价应当遵循的理论、原则,运用会计学、管理学、环境学等学科知识提出了循环经济下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引起问题的原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本文从循环经济角度建立了新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为企业绩效评价提供了新的现实指导和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和写作思路,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知晓了国内外循环经济和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文献评述,指出了我国循环经济和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均与国外存在差距。第二部分是理论概述,阐明了循环经济和企业绩效评价的内涵,确定了循环经济下企业绩效评价的构成要素,介绍了应当遵循的理论和原则。第三部分根据我国循环模式下企业绩效评价的实际情况,总结了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并对引起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借鉴了德国、日本和美国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绩效评价的经验,从法律的颁布和实施、资源的回收利用、员工生态教育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五部分对我国循环经济下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旨在促进循环经济和企业绩效评价协调发展,实现企业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共赢”。第六部分得出最后结论。只有将循环经济思路贯彻到企业绩效评价中,企业才能保持健康和长远的发展,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