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我院经诊断为乳房早发育807例婴幼儿进行跟踪随访研究,对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婴幼儿乳房早发育提供防治措施。方法:1、本研究收集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已确诊为乳房早发育,年龄在0-2岁的807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2、采用“随访-问卷”调查研究于2012年4月-2013年3月完成初诊病史采集,以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至3岁。3、将消退患儿与未消退患儿的基础性激素水平进行比较。4、将消退患儿与未消退患儿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5、将雌二醇水平随诊前后进行比较。6、采用秩和检验、逻辑回归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随访到573例中0-3月乳房早发育有41例(7.2%),4-12月乳房早发育有389例(67.9%),13-24月乳房早发育143例(24.9%)。0-2岁单纯乳房早发育患儿绝大多数(88.8%)能消退,平均消退年龄16.6±8.3月龄,小部分(11.2%)退而复现或持续不退,极少数转化为真性性早熟。2、血清基础性激素测定FSH、LH、PRL、P值与婴幼儿乳房早发育转归无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诊时E2的水平与婴幼儿乳房早发育的转归有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3)。3、相关危险因素中家庭附近有污染工厂、父母关系不和睦,母亲初潮年龄早,塑料制品(奶瓶、餐具、玩具、食品包装材料等)使用频率高,经常食用动物性食品或高蛋白饮食、含防腐剂色素食品(如油炸食品、饮料、膨化食品、棒冰等)和喂养方式(奶粉喂养、混合喂养)与婴幼儿乳房早发育转归有相关性(P<0.05)。4、复诊的血清雌二醇值与初诊时雌二醇水平比较,其雌二醇水平持续升高与否、初诊乳房大小与乳房早发育婴幼儿的转归有相关性(P<0.05)。结论:这类患儿乳房的增大多数能够消退。乳房发育不消退与初诊血清雌二醇水平、高蛋白饮食、环境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