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票市场产生和发展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事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又极大影响到市场功能的发挥,不同程度影响到股票市场运行效率,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本文从“中国股票市场是否促进经济增长”这一基本问题出发,在整个研究中,本文不是停留在股票市场和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上,而是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经济转轨时期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特殊性。理论上,从储蓄、投资和融资机制出发,建立一个基于功能的股票市场作用模型,详细论证了股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实证上,对中国股票市场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别考察了股票市场的具体作用。研究表明,在宏观上,股票市场已经发挥作用,股票市场规模扩张能够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在微观上,上市公司并没有显示出更好的盈利能力,但是整体经营状况要略好于大型企业;特定的股权结构影响到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效率不高,不能改善上市公司绩效;上市公司购并更多是 “保壳”“保配”,不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些说明,中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通过解析中国股票市场宏微观作用差异问题,本文指出制度缺陷是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根源。在发展初期,由于受到初始条件的制约,股票市场制度安排不完全,旧体制因素作用于市场运行,严重弱化了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中国股票市场选择的是一种跨越式发展模式,并以国家信用代替市场信用、促使股票市场快速发展。随着市场的发展,国家信用越发难以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潮流,强制性变迁的制度缺陷得以放大,从而制度风险产生并强化。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中国股票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必然性,政府通过股票市场推行的金融支持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因此,要积极探索提高股票市场促进作用的发展模式,促进股票市场向“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股票市场在发展模式上要实现从“政府控制型”向“市场取向型”的演进,在功能定位上要实现从“筹资型”向“功能综合型”的演进,在市场目标上要实现从“国有企业服务型”向“国民经济服务型”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