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学府与政府——从武昌高师到武汉大学的考察(1913-1928)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13519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高等教育制度作为众多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民国时期湖北的高等教育,不仅具有时代演变的特征,而且因为湖北政治、经济、社会诸种原因而呈现出区域性的特点。武汉大学作为近代在华中地区为数不多的高等院校之一,其发展轨迹起伏很大,它的现代化历程尤其值得注意。同时,它在近代湖北高等教育兴衰起伏之中,在处理学府与政府关系方面,有许多经验可供借鉴,也有许多教训值得反思。   新的千年,新的世纪,历经百年风云巨变的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正面临著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的兴起方兴未艾,如何在我们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进一步深化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谋划高等教育发展的走向,是我们不得不谨慎思考并做出正确回答的时代命题。因此,深入研究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梳理其成败得失,对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有着特殊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文章将武汉大学这个有着丰富分析价值的研究对象置于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发轫、发展并日趋成熟的大背景下,既考察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事业的草创与发展,又分析学府与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进而探讨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开拓创新的经历和品格。   按照这样的撰写思路,本文分为五部分,由绪论、正文、结语三大版块组成:   第一部分,即绪论。在这一部分,首先要介绍选题的经过,阐述选题的价值和研究意义。同时,对与该话题有关的两类重要概念进行了辨析。另外,还回顾了关于这一话题的学术研究状况,并对论文研究的方法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说明。   第二部分,是讲中央和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尝试。在介绍晚清时期,清政府在教育上的改革,特别是制定了高等教育制度后,突出阐述湖北地方的改革与实践。从陈腐的旧式教育到有识之士的改革,尤其是张之洞督鄂期间的努力,有了不少新式学堂的创立。同时,对这些改革和尝试加以评论。   第三部分,是讲高等教育现代化在政府管理教育职能重新定位中向前推进。   在分别介绍湖北军政府与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以及北洋政府时期的高等教育后,重点考察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建立和发展,包括因政府管理教育职能重新定位后,而致使在高等教育现代化推进中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办学特点等多方面发生的变化。同时,该部分还将重点关注因学制变化而带来的学校更名;校长人选的商定;教育经费的筹措;武汉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改革;师生的革命活动。另外,对当时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教育界的表现也进行了说明。   第四部分,是讲错综复杂的教育行政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缓慢发展。虽然这一时期局势动荡,但武汉大学还是乱中求进谋发展,文章将着重阐述这一时期武汉大学的正式组建。同时,也把目光放在因时局变幻而造成的学校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变化,特别是学校对政府、政局的反应。   第五部分,即结语部分。在总结晚清至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前期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对学府与政府的关系进行思考,指出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做以深刻反思。最后,联系现实,指出在处理好在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府与政府的关系,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又好又快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疆建筑行业以及建筑设计企业人才结构现状的调查,阐述了培养建筑设计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必要性,同时通过建筑设计类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进一步分析,论述了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   关键词: 高职 建筑设计技术 人才培养 岗位 职业能力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10.063     近年来,我院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质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我们祖先曾经创造的灿烂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有着5000年灿烂文
1896年6月3日(农历4月22日,俄历5月22日),俄、清代表在莫斯科举行《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签字仪式。该条约反映了1896年前后围绕中国东北地区的利益,沙俄、日本以及西方列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