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语》与《三国演义》生死观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lin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生死存活,至今是人类永远的话题。世间的万物,也包括宇宙,都有其生生灭灭的内在规律。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于生死观的理解是不同的。特别是在战争时期,对于那些经常在战场这样特别环境中的人来说,具有什么样的生死观,对其思考和行动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在西方欧美等国家,由于有像以基督教和骑士道等为思想中心的存在,所以其所构成的生死观有着共有的倾向。但是,尽管中国和日本同处亚洲,在生死观形成方面却很难有共有的表现。众所周知,《平家物语》和《三国演义》这两部作品在中日两国的战争文学和历史文学史上都有着很高的评价。《三国演义》中对书中登场的乱世英雄之死的有着各种描写。比如,抱憾而死的刘备、雄图未展而去的诸葛亮、晚节不保的关羽、张飞之死,因背叛遭酷刑而死的刘封等。除此之外,作品中也有着作者对英雄之死的悼念,有着对其一生功过是非的评价,其中包含着大量儒家文化的经典思想。同样,《平家物语》中也凝聚着各种各样的人生,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也大量出现了与“死”等有关的内容。特别是在描写平清盛、平重盛等重要人物之死的时候,联系到了例如净土宗中往生等概念,从而能考察出当时人物的心性对生死问题上的接受程度,与其心性对人物思想上的某种相互关联性。本论文的宗旨是通过对两部作品所表现出的生死观比较研究,特别是对两部作品中重要登场人物之死的比较研究,探讨中日两国不同的生死观和相互之间所产生的影响。本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内容有: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先行研究和研究方法等。在第二部分中,首先是对生死观的阐释。重点是从日本古典中的传统生死观和中国儒家文学中呈现出现的生死观分析入手,考察和探讨中日两国生死观的内涵区别差异和现状,进行文化性的比较研究。第三部分,以在《平家物语》和《三国演义》中登场的部分主要人物之死为中心,研究其对死亡描写的生死观意义和对待人物之死态度等方面的异同,使生死观这个抽象概念在各自作品中具象化,挖掘和透视不同的生死观反映出的不同国情和不同的文化。第四部分,通过上述章节对两部作品中人物之死的比较研究,分别通过日本净土宗和儒家学说等角度对作品中所表达出的生死观进行考察。主要是强调出净土宗的“来世生死观”、“因果报应”和儒家学说的“天命观”等思想对这两部作品产生的重要影响,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中日两国生死观在各自传统文化中的影响和地位。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论。阐述和概括了本论文的观点和创新之处。同时,为了继续不断深入的研究,也找出了论文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对今后研究课题的设想。总之,本文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平家物语》和《三国演义》的比较研究,特别是作品中重要登场人物之死的比较研究,探究这两部作品所表现出的生死观异同,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内在的联系,增进对日本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
其他文献
农药的使用使农药在环境和食品存在残留问题,残留超标会危害生态平衡并影响人体健康,对农药残留的检测是了解污染水平的重要途径。分子印迹技术由于独特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在农
蒸汽发生器是核电站大型、关键设备,蒸汽发生器的结构完整性直接关系到核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的动态安全评估是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与
本文给出了数据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建议,结合专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形成了具有显著时代特色的课程体系设置方案,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本文介绍了基于约束型蛇形拉线机构(CTSM)的新型柔性机器人系统。与达芬奇外科手术机器人和传统柔性机器人相比,基于CTSM的机器人具有更大的工作空间,更高的灵巧度以及刚度可
针对芦岭煤矿选煤厂浮选精煤水分较高的问题,对沉降离心机采取了降低溢流堰高度、提高离心机转速、减少入料量、入料加清水等措施,对压滤机采取了延长入料时间、增加压榨次数
用行列式给出一元三次、四次方程根的解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国企发展和国资监管方式面临诸多挑战,改建和运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既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阐述了我国企业改建的特
当代澳大利亚女权主义小说的兴起,是在女权主义第二次浪潮影响下出现、与女权主义文学文化批评活动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一个显著的文学现象。该小说类别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在医药、畜牧和水产养殖业中的滥用而导致的环境中大量耐药性致病菌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抗生素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广泛
现代人向往自然清新的绿色生态环境。在室内设计中通过外景内用的手法,将自然水体与室内设计元素相结合,强调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种设计新潮流。本文以商业空间内水景设计研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