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出现了迅速发展的态势,并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民政部统计,截止2005年底,全国各类民间组织已发展到31.5万家,其中社会团体16.8万家,民办企业单位14.6万家,基金会999个。民间非营利组织代表了公民的利益和要求,并通过多种形式,影响着政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在舒缓就业压力、反映公众诉求、推进公益事业、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民间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规范其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2004年8月28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范围内全面实施。该制度是我国第一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标志着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规范体系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填补了会计规范的空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已经运行近两年,它在实施运行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在理论与实务上是否完善,相关信息的披露是否科学、合理,能否真实反映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真实情况,会计信息质量如何,成为规范与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行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理论入手,对其相关概念、理论基础进行探讨,通过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比较,来分析解读《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然后结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工作的实际,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剖析原因,并提出加强与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规范的对策。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民间非营利组织概述:研究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及其特点与产生和发展历程。第二部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理论:详细论述了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目标、核算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及会计报告理论。第三部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比较;从五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揭示《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在全面反映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活动特点和会计核算要求、提供完整、真实会计信息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