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苏非主义超然性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54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被誉为继维吉尼亚·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1962年出版的《金色笔记》被公认为是她的突破之作,其形式与内容相一致的构思在文界获得极高评价,而小说主人公安娜的经历与背景也常被看作是莱辛本人的写照。自20世纪60年代,莱辛开始信奉苏非主义,并从1964年起撰写了大量对于苏非教理论的评介和相关论文。她本人也承认《金色笔记》是她遇到苏非主义之前“最具有苏非特色”的作品。出于这一考虑,本论文试图从苏非主义视角解读该作品,分析主人公的心理蜕变过程,强调苏非主义超然性在自我心理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指出莱辛对于西方传统哲学的撼动。另外,本论文结合莱辛自身经历强调作品创作过程对于作家本身的影响力,提出创作该作品的过程使莱辛产生诸多反思,对她日后信奉苏非主义起到了推动作用。本论文分五章。第一章引言简要介绍了多丽丝·莱辛的创作生涯,《金色笔记》,苏非主义以及其他相关理论。论文主体部分的三章分别对应分析苏非主义中自我心理蜕变的三个阶段:第二章结合小说中的自传元素分析自我心理分裂的状态,指出这是客观矛盾的意识体现,且是自我进化中的必要阶段;第三章分析了主人公进行自我治疗的过程,将自疗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无法真正理解苏非主义理论中对于平衡的定义,导致无法真正超脱;第四章则分析了自我最终获得完整人格的结果,指出超然性在个体发展及升华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最后一章总结了自我心理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苏非主义超然性。莱辛在作品中展现的苏非主义这一东方神秘主义哲学撼动了当时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想,而她个人也因创作而萌生了对人生和价值的思考,这为她成为苏非主义信奉者铺平了道路。《金色笔记》不仅是莱辛文风的突破之作,更是她思想的转型之作。
其他文献
《国史大辞典》中给出的定义:游女不仅指通过性去交换物质和金钱的女性,还包括日本传统的以歌舞、乐曲、表演等艺术行业为主、在宴席上表演助兴的女性。   文学反映社会生活
随着半导体照明行业的兴起,对LED驱动的要求日益迫切.因此提出一种基于MAX16801/16802开关电源结构的LED自适应驱动电路.从LED自身的光电特性、温度特性及IC芯片本身的驱动特
通过对植物配置主要因素的分析,结合项目案例,对景观化校园建设中的植物配置进行了研究,提出校园景观化建设中的植物配置应坚持立足实际、注重立意、简洁明快、以“景”为主
E. M.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评论家。他创作初期正值英国向现代主义过渡。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地位受到威胁,国际关系紧张。工业革命、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转述或引述是文章之外的观点在文章中的元语言再现,在学术写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然,学术论文写作也不例外。通过引述前人研究,作者可以阐明研究背景,呈现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发现
当前,国内外对于中西英语新闻的研究大多从批评语言学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揭示隐藏于后的意识形态差异。运用文体特征理论对中西英语新闻进行对比分析的并不多,且当前的一
坎宁安的经典之作《时时刻刻》为他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他写这本书也为了向伍尔夫及她的《达洛维夫人》致敬。他特殊的同性恋身份使他对人以及社会有他独到的见解。一方面他
纳丁·戈迪默因其对南非文坛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被誉为“南非的良心”。她的创作生涯悠久,跨越了南非官方的种族隔离时期。作为多种文学奖项的摘冠者,戈迪默先后于1974年及1991年
克莉斯蒂娜·斯台德(Christina Stead,1902—1983)是20世纪有着重要影响的作家,1974年曾获得怀特文学奖。《热爱孩子的男人》是她的代表作,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本论文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