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利场》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萨克雷的一部名著。杨必翻译的这部小说的中译本,自1957年问世以来,一直为我国翻译界和外语教学界所称道,被人们誉为堪与原著媲美的上乘译作并受到翻译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众多翻译研究者一致认为,杨必的译本无论在语言还是风格方面都对我国的文学翻译领域有着巨大的参考借鉴价值。虽然,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从语言和文化等不同角度对杨必《名利场》译本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但是,与对其他译者的研究相比,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对于杨必的翻译特点与翻译思想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与杨必对翻译事业做出的贡献极不相符。因此,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杨必的翻译特点,总结出她的翻译思想。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论文框架。研究背景介绍了杨必的生平、萨克雷、《名利场》原著及其中译本。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回顾总结了杨必及其译本《名利场》的研究。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尽管近年来有不少对杨必《名利场》的研究,但对杨必翻译特点,尤其是其翻译思想,还缺乏系统和详尽的研究。第三部分通过分析杨必《名利场》译本,从语言应用及翻译策略及方法的选择方面,对杨必的翻译特点做出了总结归纳。她简洁灵活的选词,自由却不乏忠实的造句,以及连贯地篇章衔接,令读者耳目一新。在翻译策略及方法的选择上,杨必主要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处理长句,减轻读者负担的同时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巧妙的人名音译使人物性格形象跃然纸上。对源语文化中特有的表达,她运用异化的翻译策略,让读者充分领略了原文的异域风格与气息。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论文的第四部分结合对杨必导师钱钟书翻译思想的回顾,从翻译的本质、译者主体性、译者的素质、原文风格的重现以及读者意识方面,对杨必的翻译思想进行了分析总结,从而得出,杨必的翻译思想是在不损失原文意义与风格的基础上,尽可能自由地发挥译者主体性与能动性,与其导师钱钟书的“化境”说基本吻合。最后是论文的结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