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为应对流动性过剩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实施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政策实施的频率较过去历史时期明显加快,但政策的意图与政策的有效性在业界和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特别是2008年上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初期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受到普遍质疑。我国货币政策究竟是以相机抉择的方式还是按一定规则制定与实施至今尚不明晰,而未来我国货币政策将按怎样的决策调控国民经济的运行,将是我国学术界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重新思考的问题。从理论上看,货币政策的执行主要有相机抉择和政策规则两种方式。历史上关于这两种方式的优劣性存在较多争议:相机抉择的操作方式虽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在应对经济的意外冲击方面显得游刃有余,但是由于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通货膨胀偏差以及稳定性偏差的存在,使得货币政策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更为严重的是,频繁操作货币政策的行为削弱了市场参与者对货币当局能力的信任程度,影响了货币当局的声誉,最终导致货币当局的政策效果大打折扣;政策规则具有较强的透明性,能够让市场参与者十分了解货币当局的政策意图,能够影响市场主体的预期,从而引导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同时也能够避免因相机抉择而造成的通货膨胀偏差和稳定性偏差,但是在面对强大的意外冲击时,缺乏相机抉择所具有的灵活性。另外,在规则的具体执行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难以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有效规则。简而言之,关于二者的关系,简单地可以理解为,如何寻找货币政策灵活性与透明性的最佳结合点,以使货币政策更加科学有效。本文正是鉴于近几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其相应的货币政策的关系出发,着手分析相机抉择和政策规则的选择及其优劣性。论文第一部分,按照宏观经济模型为分类标准,着重分析了在传统政策分析框架和现代框架下相机抉择和政策规则的均衡结果,总结了相机抉择存在的三大缺陷:时间不一致性、通货膨胀偏差和稳定性偏差,从而为实施政策规则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但是遗憾的是,完全承诺的最优规则在现实中是不现实的,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转向了简单最优规则上面。论文的第二部分,较为详细的分析了学术上讨论最多的三大简单规则,即弗里德曼单一规则、麦克勒姆规则和泰勒规则。在不影响论文写作基本结论的前提下,本文只对三大规则的基本形式作出分析,而对于其诸多的扩展形式没有做特殊的说明。通过这三个规则的分析,本文得出初步结论认为,弗里德曼单一规则过于简单,仅限于理论探讨,而麦克勒姆规则和泰勒规则则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论文的第三部分是本文的写作重点,在该部分,通过比较选择了与麦克勒姆规则和泰勒规则相关的主要经济指标,并对中国的经济数据做了适当的处理之后,运用协整理论对这两个规则做了详细的实证分析,得出麦克勒姆规则比较符合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货币政策实施方式的结论。在通过实证检验分析得出麦克勒姆规则符合我国一直以来的以货币供应量为操作目标的货币政策实践后,本文利用宏观经济数据,构建了麦克勒姆规则的一个长期协整方程和与其相适应的误差修正模型,并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分析检验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最后,结合理论和实证的分析结论,给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具体设计和实施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