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术颗粒治疗早期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肝纤维化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前期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中我们认识到“毒瘀肝络”是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治疗在扶正的基础上强调化瘀通络、解毒散结,以芪术颗粒(黄芪、莪术、白术、丹参等)用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防治。前期研究发现芪术颗粒可减弱肝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酪氨酸激酶受体 2(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2,Tie-2)、p38-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磷脂酰肌醇 3 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等表达,从而起到减轻肝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影响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窦毛细血管化。至于芪术颗粒如何影响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LSEC)毛细血管化,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合临床、整体动物及细胞实验,进一步完善芪术颗粒对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其抗肝窦毛细血管化的作用机制。目的:1.通过临床观察芪术颗粒对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及肝脏弹性纤维值的影响,研究芪术颗粒治疗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2.通过体内实验(Wistar大鼠)与体外实验(大鼠LSEC)相结合,观察芪术颗粒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14)诱发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窦内皮毛细血管化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试验:选取2019年03月-2021年0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肝炎门诊及消化科病房就诊的18-65岁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芪术颗粒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两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芪术颗粒和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治疗12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停药后检查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肝脏弹性指标,并记录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2.动物实验:雄性健康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ed pathogen free,SPF)级Wistar大鼠40只,其体重约180~200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和芪术颗粒组,除正常组大鼠外其它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40%CC14橄榄油溶液,以3ml/kg的剂量每周2次,连续注射4周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在建模的同进行药物灌胃。造模4周时,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Masson及HE染色来评估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程度,造模成功后处死各组大鼠,取肝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cluster-of-differentiation-34,CD34)、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CD31)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同时进行新生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毛细血管内皮陷窝蛋白-1(Caveolin-1)、Ⅷ因子相关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蛋白的表达。3.细胞实验:将Wistar大鼠腹腔注射40%CC14橄榄油溶液4周诱导肝纤维化,通过原代分离正常大鼠LSEC及肝纤维化大鼠LSEC。制备正常大鼠含药血清、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复方鳖甲软肝片含药血清。正常组(正常大鼠LSEC+正常大鼠血清)、模型组(肝纤维化大鼠LSEC+正常大鼠血清)、芪术颗粒组(肝纤维化大鼠LSEC+芪术颗粒含药大鼠血清)、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纤维化大鼠LSEC+复方鳖甲软肝片含药大鼠血清)分别常规培养48h。采用台盼蓝染色及流式细胞术鉴定各组LSEC,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LSEC的窗孔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LSEC表型CD31、SE-1(大鼠肝窦内皮细胞标记物)及整合素α Vβ 3-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R as/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临床试验(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本研究共60例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完成了临床观察,芪术颗粒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均值为53.53±6.83岁,病程6.23±3.24年,Child-Pugh评分均为A级;复方鳖甲软肝片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均值为54.13±6.21岁,病程6.00±2.83年;Child-Pugh评分均为A级。两组早期肝硬化患者病因均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肝功能的影响: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AST和ALT的均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ST和ALT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ST、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纤维化四项的影响:两组早期肝硬化患者治疗前血清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 Ⅲ,PC-Ⅲ)、层粘连蛋白(laminin,LN)、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及 Ⅳ 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Ⅳ-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芪术颗粒组患者血清PC-Ⅲ、LN、HA及Ⅳ-C的均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方鳖甲软肝片组患者血清PC-Ⅲ、LN、HA及Ⅳ-C的均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肝脏弹性值的影响:本研究纳入的60例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肝脏弹性值均高于正常水平,早期肝硬化患者给与芪术颗粒治疗后肝脏弹性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芪术颗粒治疗12周后患者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肝区(胁肋部)疼痛、气短懒言、胸闷善太息的症状均得到改善(P<0.01),芪术颗粒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其中在改善患者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症状,芪术颗粒明显优于复方鳖甲软肝片(P<0.05)。芪术颗粒在缓解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上具有明显优势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2.动物实验(1)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病理的影响:4周后处死大鼠,取正常组、模型组、芪术颗粒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组织进行Masson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HE),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增生的纤维组织和纤维隔形成,表明本研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同时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减轻。(2)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SMA的表达的影响:正常组大鼠肝组织α-SMA表达很低,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组肝组织α-SM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组织α-SMA表达显著降低(P<0.05)。(3)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CD31、CD34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CD31、CD34的表达,其中模型组肝组织染色强度最强,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组织中CD31、CD34平均光密度面积比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vWF、Caveolin-1蛋白表达的影响:正常大鼠肝组织很少表达vWF和Caveolin-1蛋白,vWF和Caveo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显著增加。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vWF及Caveolin-1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5)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新生MVD的影响:分别用CD31、CD34标记对各组大鼠肝脏组织进行新生MVD分析,经CC14处理后,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MVD明显增加,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鼠(P<0.05)。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同时给予芪术颗粒或者复方鳖甲软肝片灌胃处理,大鼠肝组织新生MVD明显减少,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实验(1)LSEC的观察:台盼蓝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LSEC的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差异。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正常组及模型组LSEC中CD146+细胞和SE-1+细胞的比例均在90%以上。(2)对肝纤维化大鼠LSEC窗孔的影响:在扫描电镜下,正常LSEC的表面可见许多窗孔,模型组出现LSEC窗孔的减少,肝纤维化LSEC经芪术颗粒药物血清处理后LSEC窗孔增加。(3)对肝纤维化大鼠LSEC表型的影响:模型组大鼠LSEC表达CD31和SE-1的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组比较,芪术颗粒组LSEC中CD31和SE-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4)对肝纤维化大鼠LSEC整合素α Vβ 3-FAK-R as/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SEC整合素α Ⅴ β 3/GAPDH比值显著升高(P<0.01),肝纤维化大鼠LSEC给予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处理后,LSEC中整合素α Ⅴβ 3/GAPDH比值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SEC中p-FAK/FAK、p-MAPK/MAPK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处理肝纤维化大鼠LSEC后,LSEC中p-FAK/FAK、p-MAPK/MAPK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对比,芪术颗粒组整合素αV β 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1.芪术颗粒治疗3月后可明显改善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中医证候评分,使转氨酶恢复正常,并改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可降低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肝脏弹性值。2.芪术颗粒可显著抑制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纤维化,可减少肝纤维化肝组织中CD31、CD34、vWF和Caveolin-1的表达,降低肝窦微血管密度,减少肝窦微血管增生,防止肝窦毛细血管化。3.芪术颗粒可减轻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窦毛细血管化,其机制为抑制肝纤维化过程中LSEC窗孔的减少,改善肝纤维化过程中LSEC的表型,同时可调控LSEC中整合素αVβ3-FAK-Ras/MAPK信号通路发挥抗肝窦毛细血管化作用。
其他文献
财政性投资建筑工程项目预结算的审核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程序及重要手段。通过对工程项目预结算的全面系统评审,能及早发现隐藏的问题,使项目工程造价的确定更加合理,达到有效控制政府投资既科学合理又节约资金的目的。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在财政工程项目预结算的审核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对预结算的审核产生不利影响,笔者结合长期从事预结算审核工作积累的经验,对如何更好地做好财政工程项目预结算的审核工作提出了建议
学位
学位
学位
介绍了垃圾发电锅炉燃烧室用SiC质耐火材料的设计系统,分析了其损毁原因,并对SiC质耐火材料进行改进。结果表明:氮化硅结合的SiC质耐火材料,其抗氧化性与渗透性能均优于氧化物结合的SiC质耐火材料。
目的:减少妊娠期妇女环境致畸原的暴露,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方法:统计于我院妊娠期咨询门诊就诊的妇女信息,对就诊的133例妊娠期妇女的咨询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重点分析5个典型的与环境暴露有关的咨询案例,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解答与建议。结果:在该门诊咨询的133例妊娠期妇女中,意外妊娠占比达42.11%,发现怀孕后才开始增补叶酸的占比42.11%。妊娠期妇女咨询较多的环境暴露问题主要有接触美容产品、暴露于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