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诈骗犯罪的民刑分际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刑法研究、司法实践人士关注和讨论的重点。其原因在于,诈骗犯罪作为犯罪手段最为复杂、多样的犯罪类型之一,其外在表现始终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多变性也导致传统刑法学理论中关于诈骗犯罪的理论解析,在面对新型、特殊形态的诈骗犯罪时常常出现认定困难,其中借贷型诈骗便是较为典型的一例。该类犯罪通常披着民间借贷的面纱,依靠借贷合同为掩护实施诈骗,在行为外观上与借贷合同欺诈行为存在高度相似,给司法认定带来了新的难题。近年来,伴随民间借贷、地下金融逐步繁荣,涉借贷合同的民刑案件数量大增,实践认定困难的问题也逐渐放大,民刑分际模糊,致各个司法实务部门认识不统一的矛盾凸显。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即使借贷型诈骗案件进入刑事程序,在此罪与彼罪的法律适用上亦存在较大分歧,出现一些同案不同判、类案不同判的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因此本文试图借助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司法实践情况,找出借贷型诈骗犯罪在司法认定上存在的一些困难及相应解决方法,以期对该类犯罪的司法认定提供一些借鉴。本文主要运用了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展开论述,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提出典型案例及司法实践中的不同意见,归纳争议焦点,以此引出借贷型诈骗司法认定困境之所在。第二部分,从争议焦点出发,通过借贷合同这一客观元素,总结归纳借贷型诈骗与欺诈型借贷的概念并进行辨析,而后从法理上分析两种行为在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客体方面、法律后果的差异所在,以此对两者进行界分。第三部分,从争议焦点出发,围绕民刑界分的重要标准非法占有目的,结合借贷型诈骗的客观行为特点,分析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刑事推定的方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给出事实推定的具体方法。第四部分,从争议焦点出发,通过分析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异同,理清借贷型诈骗在刑事法律适用上的归属,特别是对借贷型诈骗中借贷合同是否属于合同诈骗中的合同,如何正确的理解“签订、履行中”等问题,本文牢牢把握两罪客体差异展开论述,为解决司法实践中此罪与彼罪认定提供帮助。第五部分,运用本文分析结论,对提出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司法认定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