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最长寿的公司其寿命是700年,然而世界500强企业的生命周期却只有40—50年。在中国也有狗不理、同仁堂这样的百年老店,然而《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称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能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有85%的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一边是企业的寿命可以跨越好几代的企业家,另一方面的现实是很多企业“长不大、活不久”。企业作为一个微观经济组织是国家的经济支柱,一个国家的企业群体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实力。本文正是从企业“长不大、活不久”的现象切入,探讨了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成长危险期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创业型企业更好地健康成长提供一种理论参考。 本文首先进行了现有的企业文化研究的文献回顾,总结了关键的研究概念,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明确了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从企业家自身的角度对企业家人力资本进行研究,以企业成长及其生命周期的特点为研究主线,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企业家人力资本积累的基本框架,分析了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一般变化规律,论证了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与企业成长的关系。 本文主要有以下结论: (1)企业成长的危险期在于企业创业阶段向成长阶段的过渡时期。我们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许许多多的企业在从创建期向成长期的过渡中夭折。企业的危险期位于成长曲线上创建期和成长期之间的拐点。 (2)企业家人力资本持续供给是企业的竞争优势之源。企业家人力资本通过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培育企业的组织能力和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来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3)企业成长危险期的跨越关键在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供给。企业家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成长上限。所以企业是否能够跨越危险期以获得进一步的成长关键取决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供给能否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