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秋葵是一种以食用为主,同时兼并药用和观赏价值的经济作物,性喜温,广泛种植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因为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近年来成为一种极受欢迎的保健蔬菜,有很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嫩果荚作为黄秋葵食用的的主要部位,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质元素和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类化合物、果胶、黄酮、多糖和维生素等。被称为维生素P的黄酮在抗氧化、防衰老、防癌、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对收集的7个黄秋葵品系和MRZ品系不同组织部位的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品系YGF的花中黄酮含量最高为2.56%,在嫩果荚中品系JQK的黄酮含量最高为2.03%。果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由多糖聚合而成的植物胶,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本文测定的7个品系的黄秋葵中品系KLB的嫩果的干粉中果胶含量最高达21.71%,在对品系MRZ的不同组织部位的测定中发现,果胶含量最高的是含量为18.89%的嫩果荚。中国种植黄秋葵的历史久远,品种繁多,但在对种质资源归类和创新利用方面的研究不多。本文中采用了从直观表型的形态学标记技术和从遗传物质层面的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收集于不同地区的34个品系的黄秋葵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形态学标记技术的结果将这些黄秋葵分为了与收集地域大致相符合的两个大类。ISSR分子标记技术采用的15条引物扩增出了 128条带,其中90条具有多态性,占总数的70.3%,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7.6条多样性条带。采用类平均法(UPGMA)的聚类分析在阈值为0.96时将其分为了两个大类。此结果与形态学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趋势一致。多态信息量(PIC)为0.4507-0.6801,表明所选用的引物具有有效性。品系间基因距离为0.6-0.94。实验结果证明了这两种技术在黄秋葵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适用性,对于以后黄秋葵品种的识别,杂交育种和种质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