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瞽”字文献释义——兼论中国鼓词之起源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_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瞽人的口头说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先秦时期活动在宫廷中的“瞽”目乐官,还是后世走入民间的“瞽”目艺人,他们都依靠说唱为生,这样的说唱传统皆源自于远古的瞽人口头说唱活动。直到今天,无论是在城市乡村,还是在山庄窝铺,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瞽人(今天我们称作人民艺术家、盲说唱艺人)为了生存而风雨无阻奔走四方的足迹,还有其身背鼓板艰难跋涉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口耳相传,弹唱历史,弹唱故事,载史于后人,娱人以谋生;他们用自己的足迹,书写着中华上古文明的历史,传承着中华说唱文学的艺术。追溯“瞽”人的历史,追溯“瞽”字的起源,对于探讨中华文明史、中华说唱艺术史在上古先秦的起源传播,对于探讨中华说唱文学艺术产生的渊源,都有着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旨在对先秦出现的“瞽”字进行文字、文学、历史的研究,并重新给以正确的阐释和定位,并由此上溯探讨中国曲艺——鼓词文学产生的渊源,试图得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结论:“瞽”是先秦时期击鼓说唱的艺人,中国鼓词文学产生于先秦,“瞽”的出现与“盲人”有关,与祭祀有关,与“鼓”有关。“瞽”是先秦时期击鼓说唱的艺人,在上古时期及先秦时期物质文明并不充裕的时代,他们重要的职能是祭祀和传递历史,并通过传唱将民间的信息传达到朝廷,并在朝廷中担任同祭祀有关的音乐演奏、演唱的主体。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引言概述了中国鼓词的大致发展脉络,理出一条鼓词发展的历史;第一章从文字学、文献学、考古学等方面综合阐释了“瞽”的深层含义,得出“瞽”是先秦时期击鼓说唱的宫廷音乐家,也是中国鼓词的演唱者;第二章为鼍鼓论,紧承第一章的“瞽”研究,得出先秦时期“瞽”所执掌的乐器为“鼍鼓”;第三章通过对荀子《成相篇》的综合分析,得出其为最早的鼓词作品;第四章为“瞽史”研究,探讨“瞽”在中国史诗中的影响。本文旨在从先秦文献、古文字、古代礼乐文化、考古材料等可寻资料中,寻找挖掘鼓词的起源,以期能够对“中国鼓词史”的研究提供新的史料。
其他文献
语言迁移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摆脱这种干扰几乎是不可能的。它广泛的存在于各个语言水平和层次,一方面由于选词不当和语用失误影响学习者的流利表达,另一面面也会帮助学
在美学研究的历史中,研究者往往更注重美学理论的探讨,而忽视生活美学的研究。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确立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丰富,审美也随之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