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36年第一个三明治型稀土酞菁配合物诞生以来,形形色色的三明治型稀土酞菁配合物被合成出来并加以深入的研究。在这些分子内,两个或三个被拉到很近距离的共轭π体系之间相互作用,这构成了其丰富的光电磁性质的电子结构基础。三明治型金属酞菁配合物显示出的非同寻常的光、电、磁性质和作为新型分子导体、分子半导体、分子磁体、气体传感、电致变色和电致发光等功能材料的巨大潜力,激起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研究热情。我们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取代和无取代的双层酞菁稀土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的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了对称的双层酞菁稀土配合物M(TBPc)2和M(OOPc)2[M=Y,La...Lu除Pm外]的电化学性质。这两个系列的配合物都可以被观察到具有两个准可逆的单电子氧化过程和三个或四个准可逆的单电子还原过程。为了进行比较,还研究了无取代的双层酞菁稀土金属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这个系列配合物可以被观察到两个准可逆的单电子氧化过程和多达五个的准可逆单电子还原过程。在这三个系列配合物中,金属铈的双层酞菁配合物与其它金属双层酞菁配合物不尽相同,在酞菁环的第一氧化和第一还原过程之间出现了一个中心金属铈的氧化还原过程。另外,随着镧系收缩MⅢ(Pc)2第二和第三还原电位之差(即[MⅢ(Pc)2]-的第一氧化和第一还原电位之差1.08V~1.37V)逐渐变小,这表明随着中心金属离子半径减小,π-π相互作用增强。这个现象与电子吸收光谱中[MⅢ(Pc’)2]-(Pc’=Pc,TBPc,OOPc)最小能带红移的现象相互印证。 2.不对称的三层稀土酞菁配合物的电化学研究 比较研究了同核三层酞菁稀土配合物(Pc)M(OOPC)M(OOPc)[M=Eu...Lu]和异核三层酞菁稀土配合物(Pc)Eu(OOPc)Er(OOPc)的电化学性质。这些三层酞菁稀土金属配合物都可以被观察到具有五个准可逆的单电子氧化过程和四个准可逆的单电子还原过程。还可以观察到第一和第二氧化过程的半波电位与中心金属的离子半径呈线性关系。第五氧化过程的半波电位也与中心金属的离子半径呈线性关系,但是趋势相反。值得指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