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断层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aozi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凸起的构造演化是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的组成部分,同时这个倒三角形凸起的演化又有其独特的过程,并影响和控制了油气的运聚和分布。该区发育多种性质的断层,既有规模较大的逆断层,也有大量的小型正断层。车排子凸起的构造演化控制了断层的发育和演化,系统的断层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的影响和控制研究前人研究得较少。本文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现今构造静态描述与构造演化过程剖析”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综合区域构造变形事件的年代数据、车排子凸起沉积体系及车排子凸起构造变形事件的时间序列,系统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的变形时间序列,恢复了车排子凸起构造演化过程,探究了构造演化过程控制下的不同类型断层形成机制;同时选择研究区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的F1、F2两条断层,利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手段,运用“单因素分类评价与多因素模糊综合”的研究方法,剖析了 F1、F2两条断层封闭性纵向和平面的变化规律,最终分析了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之上发育两套断裂系统,即海西-印支期形成的断穿石炭系-白垩系底的逆断层、喜马拉雅期形成的断穿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的正断层。将车排子凸起断层分为四个不同的“级别”:一级断层为红车断裂,NNE向延伸,是车排子凸起边界断层,断距大;二级断层为F1、F2这种NNE向延伸5-10km,切穿整个层系的断层,断距在25m以下,为研究区内最主要的控藏断层;三级断层为发育于石炭系,终止于侏罗系和白垩系,NNE、NNW向延伸1-5km的逆断层;四级断层为发育于新近系-第四系的正断层,其EW向延伸不到1km,切穿层位各有不同,断距在10m左右。车排子凸起构造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初始发育强烈隆升阶段(晚石炭世-二叠纪)、持续隆升阶段(三叠纪-侏罗纪)、稳定埋深阶段(白垩纪-古近纪)、局部伸展掀斜阶段(新近纪-第四纪)4个阶段,这4个阶段中构造应力背景具有差异性,导致不同阶段形成的断裂体系差异性明显。晚石炭世-二叠纪,车排子凸起处于向东推覆的逆冲褶皱带上,发育近NS向东逆冲的红车断裂带,二级逆断层,三级逆断层,剖面上红车断裂带为基底卷入型叠瓦状冲断构造样式,逆断层倾角小,发育多止于石炭顶,一些也发育到白垩系,在平面呈网格状和斜交式;三叠纪-侏罗纪,红车断裂带的右旋压扭活动使车排子凸起处于逆冲楔顶部带,受北东向挤压,先期逆断层有的继承性持续发育,有的停止发育,还有的发育一段时间后停止发育,并形成盲冲断层;白垩纪-古近纪,研究区继承侏罗纪右旋压扭构造,产生一些负花状构造,挤压作用减弱,F1和F2断层开始发生负反转;新近纪-第四纪,由于北天山强烈隆升向准噶尔盆地冲断,产生巨大的构造负荷,准南缘再次挠曲下沉,车排子凸起完全处于北天山-四棵树凹陷前陆盆地构造域。北天山强烈隆升向北逆冲,由于南北向挤压东西向伸展二级断层(F1、F2)继续发生负反转,由于挠曲作用形成一系列发育于中新生代地层中近EW向的四级正断层,剖面组合特征上,有阶梯状、地垒、地堑、Y型、反转等类型,在平面呈雁列状、平行状展布的。在构造研究基础上,结合对现今油气藏的精细解剖,本文分析了车排子凸起油气成藏模式。四棵树凹陷到车排子凸起断层-不整合面油气输导成藏模式、昌吉凹陷通过红车断裂带到车排子凸起阶梯型断层-不整合面输导成藏模式和在油气运移至凸起高部位以后断裂-不整合面-沙湾组下段厚砂层复式输导成藏模式。而F1、F2两条断层对凸起高部位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其封闭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整体具有纵向上和平面上分段的变化特征,纵向上分为白垩系(K)、新近系沙一段(Nlsl)、新近系沙二段(Nls2)、新近系沙三段(Nls3)四期。其中白垩系,断层封闭性平面上整体好,仅F2断层的南段封闭性差;沙一段,F1断层的封闭性具有北段好、中段差、南段较好-较差的变化特征,F2断层整体差-较差;沙二段,断层封闭性整体好;沙三段,断层封闭性整体差,仅F2断层中段封闭性好。
其他文献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是显生宙以来一次具有重大演化意义的海洋生物宏演化事件,也是古生代演化动物群宏演化进程中的首次大规模辐射事件。作为奥陶纪海洋中的优势门类之一,笔石在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