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选取创伤及手术患者血清样品分为血栓形成组,血栓未形成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利用双向点泳、质谱分析技术初筛三组样品间的差异蛋白。2.选取部分差异蛋白,运用Elisa技术定量检测血清样品中的蛋白表达。[材料和方法]:第一部分:人血清DVT预测蛋白标记物的筛选及相关蛋白功能的分析1.选取创伤及手术患者,按DVT诊断标准筛选出血栓形成组、血栓未形成组。选取健康体检者纳入正常对照组。最终将采集的90例血清样本分三组:正常对照组(30例)、血栓未形成组(30例)、血栓形成组(30例)。血栓未形成组和血栓形成组均按《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NICE指南》规范处理。三组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液样本,其中血栓未形成组于骨折术后动态采血并观察2周无血栓形成的患者,血栓形成组于确诊后采集,严格按照各组采血时间点采集血液标本。2.将收集的血样标本,进行血液常规检测,同时对样本可溶性蛋白进行提取,处理好的样本置于-80℃待用。3.将待用的血液样本进行等电点聚焦,聚焦后行Immobiline DryStrip gel胶条平衡10分钟,立即转移至第二向SDS-PAGE垂直电泳。电泳结束后将凝胶转移到染色缸染色,将染色后的凝胶使用高精度ImageScanner扫描进入双向电泳图谱分析比对,获得差异蛋白点。4.对血液样本中检测得到的蛋白差异点进行MALDI-TOF-MS分析,确定其来源和性质。观察他们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第二部分ELISA检测人血清中TpP表达及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1、在A、B、C组中各随机抽取10例血清样本;2、分析不同组别中TpP的表达变化情况:3、应用SWISS-PORT等相关数据库对差异蛋白定性,分析TpP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结果]第一部分:人血清DVT预测蛋白标记物的筛选及相关蛋白功能的分析1、三组样本共鉴定出10个差异蛋白点,其中血栓组(A组)较血栓未形成组(B组)及正常对照组(C)有4个蛋白差异点被成功鉴定。质谱测序结果显示2个蛋白点在血栓组中表达量上调,它们分别是:TpP, C4binding protein;2、经NCBI数据库查询,仅在血栓形成组中出现或上调的蛋白功能与抑制纤溶性、促凝、抑制血小板聚集等相关。第二部分ELISA检测人血清中TpP表达及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TpP的ELISA检测结果为:在血栓形成组(A组)表达升高,而在未形成血栓组(B组)及正常人组(C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TpP的表达变化趋势与血栓形成的生物学过程相符合。[结论]1、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能够有效地分离和鉴定血清蛋白,血栓组相对于血栓未形成组血清存在差异蛋白,这项技术为寻找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血清标志物提供了方法学基础。2、MALDI-TOF-MS分析结果显示:血栓前体蛋白(TpP)在血栓形成组较血栓未形成组及正常人组表达均升高,存在统计学差异。3、TpP在血栓形成组表达升高,可能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