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拉格强制劳动体系是斯大林时期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1929年至1953年苏联古拉格强制劳动体系的确立与发展是本文主要考察的对象,在对强制劳动体系做记叙性描述的同时,本文也注意讨论强制劳动体制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除绪论和结语之外本文共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主要讨论的是1929年之前苏联惩戒系统的发展及其对整个古拉格强制劳动体系的影响,同时本章还将着重描写早期强制劳改营——索洛维茨基劳改营,通过对其详细描写来展示其对整个体制的影响。第二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探讨苏联强制劳动体系被纳入到苏联国民计划经济的过程,以及该体系的组织结构。同时介绍了强制劳动体系的三种基本组织形式——劳改营、劳改教养院、特殊移民区,并对三者进行了比较。第三章主要讲述了大清洗时期古拉格强制劳动体系的发展,以及大清洗对古拉格体系管理制度和经济效益上的影响。第四章以苏联卫国战争的起始为时间点,介绍了三个不同时期内古拉格强制劳动体系的发展和变迁,其中贝利亚的改革以及战后“斯大林式工程”是本章所讨论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古拉格与计划经济关系的考察,指出:首先,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古拉格强制劳动体系产生的先决条件。其次,古拉格强制劳动体系的管理体制本身也是计划经济模式的体现。最后,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正负效应同样表现于古拉格体系。然而,作为一个由国家镇压机构领导的、以囚犯为劳动主体的经济体系,它在很多方面与一般的计划经济生产方式存在差别:第一,古拉格强制劳动体系与国家政治形势的联系十分紧密,本质上它是国家政治功能的延伸和扩大。第二,在古拉格强制劳动体系中,囚犯劳动力的受剥削程度和劳动强度远远超过一般企业。第三,古拉格强制劳动体系具有较高的隐蔽性。正是因为以上的特点,使得古拉格强制劳动体系在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