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无论从时间的绵延还是空间的广袤来看,都是人类社会的首要特征。人有宗教,而动物则没有。因是之故,从古到今,无论中外,宗教都是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追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意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新形势下,宗教借助互联网、无线通讯等现代化传播手段开始向高校扩散、蔓延,很多大学生对宗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社会上的“宗教升温”现象在他们中间得到了反映。2010年6月,笔者对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等地七所高校的部分大学生进行了“宗教信仰情况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认真分析和深入研究,初步掌握了吉林省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总体情况,并由此总结出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为,宗教这种社会意识形式是人们对于统治他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这说明,无论宗教在形式上多么光怪陆离,其本质是非理性、非科学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宗教有其继续存在的理由,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宗教的本质是唯心的,其根本目的也不在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它与马克思主义相违背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在高校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还是有少数人成为了“望教者”、“慕教者”,甚至是皈依了宗教,成为了信徒。调查结果表明,宗教在大学生中的影响以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带来的挑战已不容忽视。大学生是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不仅关系着他们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情况,并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宗教信仰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高等教育必须肩负的历史任务,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国家安全,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宗教因素和政策因素等六个方面,多角度地剖析了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揭示了大学生信仰宗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对策,引导青年大学生高扬科学的旗帜,走出蒙昧信仰的精神陷阱,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方向,明确肩负的历史责任,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真正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有力推动者、先进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广大人民利益的忠诚维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