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构架强度分析与模态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cyg858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车组作为高速铁路运输的载体,必须具备良好的运用状态。作为转向架上的关键承载结构,构架不仅承担着车体的自重和载重,还传递着车辆运行中的各种载荷。车辆的高速运行加剧了车辆的振动,构架的运用条件也愈加恶劣。因此,为了保证车辆安全、可靠的运行,必须保证构架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本文选取某型动车组焊接构架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构架进行了强度分析和模态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构架的强度设计及试验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依据JIS E 4207《铁道车辆用转向架构架设计通则》及《200km/h及以上速度级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暂行规定》(简称《暂规》)分别计算了构架的载荷工况。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是进行结构强度分析的基础。参照构架的相关技术图纸,利用三维造型软件Solid Works建立了构架的实体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对构架进行了简化处理,简化了非应力集中区域的圆角、倒角等,并将不影响分析结果的安装部件进行了简化处理。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建立了构架的有限元模型,包括网格的划分以及约束边界条件的添加。根据两种标准计算的载荷工况完成了构架的静强度分析,并基于Mises应力法对构架进行了静强度评价,构架在各种载荷工况下的应力满足要求。根据静强度的分析结果,对构架上的应力集中位置进行了应力统计计算,并利用材料的Goodman疲劳极限线图对构架进行了疲劳强度校核,疲劳校核点均未超出疲劳极限线图的包络线,构架满足疲劳强度要求。运用子模型技术,对构架的空气弹簧安装座进行了网格细化,并按照《暂规》中的超常垂向载荷工况进行了强度分析,子模型的最大应力值为57.875MPa。与整体模型分析相比,子模型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计算时间,并且提高了计算精度。最后,在ANSYS Workbench中对构架进行了模态分析,研究了构架的固有振动特性,得出了构架的自振频率和对应的各阶振型,构架的最低阶固有频率为39 Hz,高于线路的激扰频率及车体等部件的自振频率,避免了共振现象的发生。
其他文献
本论文针对CRH2型动车组研究其车体的结构、建模方法、静强度及疲劳寿命,并建立了论文所需要的车体有限元模型。查询书籍和文献得到国内外有关车体强度计算标准,通过对比获得
随着现今油气勘探中勘探目标的日趋复杂,以往基于各向同性简单介质基本假设的基本成像理论越来越不能满足现阶段油气勘探的实际需求,这就使得研究符合地下实际地质模型的复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口加剧、国际交流日趋频繁、旅游事业日益兴旺,高速列车对人们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性承担了重要角色。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升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速
安塞油田在长6油层组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勘探开发效益。近年来,随着开发步伐加快,安塞油田在开发程度差的东部长6浅层也有新的油气发现。本论文以安塞油田东部长6浅层为研究对象,
摘 要:文书档案记录了企业发展的进程,也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产品,其管理和保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而电力企业本身涉及到专业知识,也作为国家能源产业,其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信息和技术资源的保护问题。因此,针对现阶段文书档案管理中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改善,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力;文书档案;管理;改善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