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存在于社会境脉之中的活动空间,是社会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由物质要素及其社会性意涵共同构建而成。作为一种社会空间,学校空间是一个由可知与不可知、真实与想象所构成的生活世界,经验、情感、事件和权力在其间缠绕。鉴于以往对于学校空间的社会性意涵分析的不足,研究者提出从三个维度,四个层面来分析学校空间的研究理路,三维维度分别是:物质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征和表征的空间、空间的社会性与历史性:四个层面分别是:空间的延展、空间的占有、空间的控制以及空间的历史生产。具体而言,从学校空间的物质实践入手,研究者将学校空间的构成要素分为构成性要素、象征性要素、生成性要素三个组成部分,同时三个要素相互制约,也相互塑造,共同结合营造出具有独特结构和感觉意象的空间。实际上,学校空间是社会权力的“巴别塔”上的一个“单元格”,通过自身的物质设置和表征被学校内的成员所认知,并通过限制学校成员的预期和选择的可能性对其进行规训与控制。学校中的空间/权力带来的是纪律与规训,其贯穿所有的场合与情景,并产生一种区域化效应。学校通过分类化、排他化、等级化的设置,生产出一种细密的、网格化的、控制性的序列空间,完成了空间中个体的规训化历程。空间/权力虽然带来了压迫性,但同时又带来无尽的创造与可能,它既可以是支配性的,同时又可以是反抗和变革的。学校空间中的主体,通过空间的跨越与外溢、隔离与聚集、拓殖与展演,完成了一个另外的生活世界的创建,并在差异的缝隙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自由和解放。在中国现代学校空间的形成过程中,知识/权力发挥了其特有的力量和作用。在学校卫生学的介入之下,现代学校空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关系,更成为了社会空间关系下的一个安插好的“节点”。在历史境脉下探寻学校空间的旅程,也是一个发现“异样的存在”的旅程。学校空间是矛盾重叠的,它既崇尚公认的、权威的文化,也留存隐匿的附属文化;它既生产驯顺的个体,也培养创造性的“另类”;它既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也是一个令人遐想的“异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