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黄矮病毒—麦蚜—小麦互作的生理机制初探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NIC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病毒-麦蚜-小麦之间的互作生理机制,研究了三种麦蚜(介体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取食感染大麦黄矮病毒(BYDV)GAV菌株小麦后,小麦叶片保护酶系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解毒酶系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变化,以及3种麦蚜体内保护酶系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解毒酶系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变化。并根据酶活变化情况,选择了麦长管蚜的SOD和AchE两个基因进行基因表达量的测定。本研究将为探索昆虫-病毒-植物互作机制奠定基础,同时为小麦黄矮病流行的原因及麦蚜种群动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对小麦叶片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BYDV及介体麦二叉蚜共同处理小麦时,蚜虫后期取食会导致小麦体内CAT活性下降,而前期取食会导致ACP活性上升,BYDV感染会使CAT和AKP活性显著升高;BYDV及介体麦长管蚜共同处理小麦时,前期与后期取食及BYDV均能显著影响小麦POD活性。前期取食导致CAT,SOD与ACP活性显著升高,而后期取食与BYDV共同抵消了这种作用。BYDV感染会使AKP活性显著升高;BYDV及非介体禾谷缢管蚜共同处理小麦时,前期取食导致POD活性显著降低,蚜虫取食与BYDV共同作用导致CAT活性上升。后期取食会使SOD,ACP活性显著升高,而BYDV感染会抵消这一作用。后期取食导致AKP活性下降,而BYDV能显著升高AKP活性。2.对3种麦蚜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BYDV及介体麦二叉蚜共同处理时,取食BYDV感染的小麦导致麦二叉蚜体内POD、SOD、CAT、AKP、AchE活性均显著下降。其中BYDV和蚜虫前期取食共同作用导致POD与AchE活性下降,BYDV与前期取食均可导致CAT活性下降,AKP活性下降为前期取食引起,而仅BYDV可导致SOD活性下降。BYDV及介体麦长管蚜共同处理时,取食BYDV感染的小麦导致麦长管蚜体内POD、SOD、ACP、AKP活性均显著上升。其中POD,SOD活性主要由前期取食导致,而BYDV降低了这一作用。前期取食与BYDV均可使ACP活性上升。而AKP活性上升则由前期取食与BYDV共同引起。BYDV及介体麦长管蚜共同处理时,取食BYDV感染的小麦导致禾谷缢管蚜体内SOD、AKP、AchE活性均显著下降,AKP活性显著上升。其中前期取食与BYDV共同作用导致了AKP,AchE活性下降,而仅BYDV使SOD活性下降。前期取食与BYDV均可导致AKP活性上升。3.麦长管蚜SOD与AchE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其相应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小麦通过改变体内酶活性来适应蚜虫与病毒的共同侵染,麦蚜可能通过改变体内保护酶或解毒酶来适应植物病毒和前期蚜虫的取食。
其他文献
运用自主设计的生物质燃烧系统,对水稻、小麦、大豆、玉米、花生和油菜6种农作物秸秆采用不同燃烧状态(阴燃和明燃)进行实验室模拟燃烧,分析PM2.5的排放因子及其碳质组分和水溶
涤粘双弹织物是由涤粘混纺纱线包裹氨纶弹力芯丝组成的经、纬向双弹织物,具有吸湿、透气、手感丰满、回弹性好、悬垂性佳、耐磨度高等优点,穿着舒适、贴身,保形性好,是制作运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效果。方法:对113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卡介菌多糖联合液氮冷冻同时予地奈德乳膏,对照组给予地奈德乳
我们的作业形式需要改进做作业,是学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基本方式,适当的作业设计和指导,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传统的高中历史作业,一般有两类:一是教材中
高质量浓度O3(70μg/L)胁迫对矮菜豆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它使矮菜豆株高降低26.1%,使开花期滞后1.7 d左右,同时使单株豆荚重显著降低53.0%.AM真菌对矮菜豆的生长发育有一
目的:在3-matic软件中,对平足负重状态三维骨骼模型分别进行跟骨内移截骨(Medial displacement calcaneal osteotomy,MDCO)联合 Evans 截骨术和 Scarf 截骨术,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矫形力度,确定最佳的Scarf截骨角度,为平足患者跟骨截骨的个体化手术设计提供参考。方法:1.利用Mimics软件建立足踝部负重状态三维骨骼模型,在3-matic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