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1]-,[2]-和[3]轮烷的合成及其酸碱可控性质的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stervf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械互锁分子,例如轮烷和索烃,在人造分子机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至今,基于二苯并-24-冠-8(DB24C8)大环主体化合物组装而成的轮烷体系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另外二苯并-24-冠-8大环主体化合物与客体分子RNH2+相互作用的体系也被广泛地研究。大环冠醚DB24C8与二级铵正离子RNH2+之间的相互作用比与1,2,3.三氮唑正离子之间氢键作用更强,但是与二级胺之间无相互作用,这为制备酸碱可控的轮烷提供了前提条件。因此,本课题通过CuAAC反应设计合成了具有二级铵正离子和1,2,3.三氮唑正离子两个识别点的酸碱可控的新型的[1]-,[2]-和[3]轮烷分子,具体内容如下。   一、侧链末端带叠氮的DB24C8和带有二级铵正离子及末端炔的线性分子在CH2Cl2中进行超分子组装,然后通过Cu(Ⅰ)催化的叠氮炔烃环加成反应成功有效地制备了[1]轮烷7a和7b,产率分别为61%和65%。之后对其进行选择性甲基化得到[1]轮烷8a和8b,产率高达87.6%和85.7%。当我们对[1]轮烷8a和8b进行去质子化时(NaOH,1 M),二级铵正离子变为二级胺,与DB24C8无相互作用,致使DB24C8向1,2,3.三氮唑正离子方向移动;当我们对[1]轮烷9a和9b进行质子化时(HCl,1 M),二级胺又转换为二级铵正离子,与DB24C8具有更强的络合作用,所以DB24C8又恢复到二级铵正离子的位置。也就是说,通过调节酸碱性,DB24C8可以在两个识别点之间进行往返运动,这种往返运动可以通过1H NMR来表征,而且被证明为是一种快速和可逆的运动。另外,我们用CF3COOH/Et3N有机酸碱对[1]轮烷的主体DB24C8在两个识别点之间的移动进行了核磁测试,所得酸碱控制结果与NaOH/HCl无机酸碱的控制结果一致。这种运动可以使[1]轮烷的结构像肌肉一样收缩一扩张,因此,[1]轮烷的这种特性对人造分子肌肉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通过封端法我们成功合成了[2]轮烷11,产率为75%。利用DB24C8在低极性溶剂中与二级铵正离子具有较强的相互络合作用形成了[2]类轮烷。CuAAC反应不仅是[2]类轮烷封端的关键一步,而且为大环DB24C8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识别点。同样地,在[2]轮烷12a中通过调节酸碱性,可以使DB24C8在两个识别点之间进行快速的往返运动。很幸运地,我们通过异丙醚扩散至[2]轮烷12a的乙腈溶液中(溶剂扩散法)获得了[2]轮烷12a的单晶,更直接地证明了[2]轮烷的结构及主体DB24C8和客体RNH2+的相互作用方式。   三、本实验通过CuAAC反应也成功的进行了[3]轮烷14的封端反应,产率达到72%。再者,在[3]轮烷15a中通过调节溶液酸碱性可以使两个大环DB24C8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这种运动模式至今还是非常罕见而且比较有趣的。
其他文献
3月23日~26日,第14届中国(北京)国际房车露营展览会、2017中国(北京)国际户外露营展览会将在房车世界——北京房车博览中心举行,行业专家、品牌企业齐聚一堂,放眼行业发展,探
中国目前每年自产铜精矿不到90万吨,占工业需求量不足四分之一。另外所需要的四分之三铜生产原料需要依赖国外进口。所以,原料短缺已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制约我
第一篇:作为色谱柱填料的硅胶键合固定相,由于其存在pH范围窄等缺点,限制了它在离子色谱中的应用。聚苯乙烯固定相与硅胶键合相的色谱性能具有互补性,包夹聚合固定相能够综合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由于其燃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运输和储存较为安全的优点而得到广泛重视。然而,阳极催化剂铂的高成本及甲醇氧化中间体对催化剂的毒化问题致使DMFC
在食品烹煮、烧烤等加工过程中,Maillard反应和脂氧化反应是食品香味化合物形成最重要的来源。在香料工业中,利用Maillard反应可以生产肉类香味料、可可样香味料以及其它热反
随着钒应用领域的扩大,世界钒生产的能力也不断增长。我国的钒资源丰富,关于提钒工艺的研究很多。主要的提钒工艺有钠化焙烧,钙化焙烧和无盐焙烧提钒工艺,这些工艺各有利弊。我国
含氟磺酰亚胺阴离子含有共轭离域性的磺酰基团(-SO2-N-SO2-),负电荷高度分散。基于此类阴离子的碱金属盐以及离子液体作为电解质或者溶剂时,能表现出较高的电导率、较高热稳定
期刊
我国的煤炭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以煤炭资源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炭资源,合理控制煤污染物的
植物激素对农作物的化学控制做出重要贡献,研究激素控制农作物产量及质量的分子基础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复杂性和分析手段的局限性,特别是缺乏可测量的信号,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