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连A带B”、“又A又B”、“一边A一边B”三种近义格式为研究对象,运用描写与解释、对比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三种近义格式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异同。从句法特征来看,首先“连A带B”格式四音格的情况最为普遍,对对称性的要求最高,“又A又B”次之,而“一边A 一边B”多为多音节的音节配置。此外,“连A带B”可由语素、词、短语构成,AB可为名词性、形容词性和动词性成分;“又A又B”都由词和短语构成,AB可为形容词性和动词性成分;“一边A一边B”也都由词和短语构成,但短语居多,AB只能为动词性成分。而在句法功能上,“连A带B”多用作状语,“又A又B”多作谓语和定语,“一边A一边B”基本上都作谓语。从语义特征上看,“连A带B”和“又A又B”中AB的概念关系关联度越高,越容易进入格式,“一边A一边B”则相反,AB语义关联度越低越易进入格式。其次三种格式的内部逻辑语义关系都以并列关系、顺承关系为主,但“连A带B”和“又A又B”还存在递进关系的情况,“又A又B”和“一边A 一边B”内存在转折关系,此外“一边A一边B”内还具有因果关系。再者三种格式的格式义虽都具有表动作行为同时或交替或先后进行的功能,但“连A带B”和“又A又B”还可表性状共存,而“连A带B”还具有表加合的独特格式义。从语用特征上看,三种格式的口语性特点以“连A带B”最强,“又A又B”次之,“一边A一边B”最弱。三种格式的表达作用也存在差异,其中以“又A又B”主观性程度最高,“连A带B”次之,而“一边A一边B”只能用于客观叙述。在格式所凸显的焦点信息上,“连A带B”的焦点信息在前,“一边A 一边B”的在后,而“又A又B”的焦点在于前后两项共同构成的新的语用意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