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为了解决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多样性和繁杂性,进行的生物力学测试及临床随访结果分析,从而提出一种新的分型方法,骨折复位标准,最佳治疗方案。 方法 采用经防腐处理的儿章离体上肢10具,制成肱骨髁上骨折模型,钢针张力带,交叉钢针,牵引固定,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经纵向及偏轴加载后测出各种固定时骨折的稳定性及内固定物的抗弯及抗旋转强度;同时,总结1984/2003应用保守及手术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648例,分析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张力带钢针最稳定,承载最大,其次是交叉钢针、牵引、石膏夹板固定最差。在纵向加载(抗弯)能力中,钢针张力带内固定位移最小交叉钢针次之,经统计学检验,P<0.001,在偏轴加载(抗旋转)能力中,交叉钢针优于张力带钢针单明显优于其他固定P<0.001。临床随访病例中张力带钢针优良率最高,达94.3%,其次是交叉钢针、牵引,石膏,央板,此与力学结果相符。肱骨髁上骨折主要并发症肘内翻的发生机制尺倾。尺侧移位和尺侧压缩。根据分类是为了指导治疗的原则,提出肱骨髁上骨折新的分类,中间型尺偏型桡偏型。同时分为Ⅲ度两者结合共有10种分度对中间型肱骨髁上骨折Ⅰa、Ⅰb及尺偏型、桡偏型中的Ⅱa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尺偏型、桡偏型中的Ⅱb采用闭合复位交叉钢针固定,尺偏型、桡偏型中的Ⅲa采用外侧入路手术切开复位外侧张力带固定,尺偏型、桡偏型中的Ⅲb因其易伴随有肌肉、肌腱、血管、神经损伤,采用正中S形切口探察损伤情况,骨折复位后采用外侧张力带固定。Baumann角变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