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度控制是工程项目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目标之一,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两个目标的实现。而良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项目进度管理中,如何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网络进度计划,为管理者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控制提供有效的依据,具有积极意义。在进度管理领域中,关键路径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学生综合症、帕金森定律等各种人的行为因素的影响,使得项目常常发生工期延误。面对这一工程实际问题,本文深入研究进度计划的最新发展技术——关键链项目管理方法(Critical Chain Project Management, CCPM),着重阐述了CCPM的基本假定和原理,以期能合理有效地将CCPM相关思想应用于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与管理中,为工程决策及管理者制定合理可行的进度计划、全面而准确地掌握项目进度、保证项目如期完工提供依据。同时,CPM/PERT技术与CCPM管理方法是相互独立产生的。其中,CPM/PERT偏重于项目进度制定的研究阶段,其工序持续时间D,最乐观时间a、最悲观时间b、最可能时间m,较真实地反映出工序的时间信息,可以提供较可靠的进度风险评估。而CCPM注重组织管理方式的灵活性,在项目的进度执行阶段可以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但是其不足之处是——在工序时间设置上过于主观。本文结合这两种技术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在CPM/PERT网络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借鉴关键链思想,提出了制定合理有效的下发执行网络进度计划的建议,为进度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最后,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计算出不同方法下关键链的下发网络进度计划。另外,无论进度计划制定得如何完美,最终只是为进度控制提供依据。如果进度控制失败导致项目延期,则进度管理是失败的,因此依据进度计划做好进度控制至关重要。目前,关键链理论的研究者都将重点放在如何确定关键链及计算缓冲区大小的问题上,期待能制定出一个有效的计划,而忽略了关键链的另一方面——缓冲区预警机制。高德拉提出的“三色管理法”过于简单,忽略了“工作完成量”和“缓冲消耗量”之间的联系,在实际中难以发挥作用,针对这一不足,本文以PERT的三时估计值为基础充分考虑工序的不确定性,从而建立“工作完成量”和“缓冲消耗量”之间的联系,提出新的缓冲监控参数,为关键链在进度控制的监控提供有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