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骨痹通消颗粒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症状体征、血流学及影像学的改善情况,评价骨痹通消颗粒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课题按照完全随机,对照的原则,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骨科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骨痹通消颗粒治疗,每日一付,分早晚两次冲服,3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口服通络生骨胶囊治疗,每次4粒,一日三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两组治疗期间均配合卧床、制动、按摩的辅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均通过Harris功能评分、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及影像学、血流变学五个指标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研究与总结。结果(1)两组在临床症状体征疗效方面的比较:两组在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的Harris评分与治疗前的评分比较均(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两组间比较评分(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在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的中医症候评分与治疗前的评分比较均(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两组间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骨痹通消颗粒组与通络生骨胶囊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80.3%(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在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的评分比较均(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两组间比较评分(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以上结果提示骨痹通消颗粒和通络生骨胶囊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方面均具有很好的疗效,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中医疗效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两种药物功效相似,无显著性差异,而骨痹通消颗粒组在改善患者VAS评分方面显著高于通络生骨胶囊,说明骨痹通消颗粒在改善患者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2)两组影像学疗效比较: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治疗组和观察组的影像学所示新骨形成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均(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两组间疗效评分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骨痹通消颗粒和通络生骨胶囊均能促进骨坏死的吸收和新骨的生成。(3)两组血流变学变化比较: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治疗组和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两组间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骨痹通消颗粒和通络生骨胶囊均能降低血液的高粘状态。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治疗组和观察组的血脂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均(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骨痹通消颗粒和通络生骨胶囊在改善血脂水平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作用。(4)两组治疗前后的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均(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骨痹通消颗粒和通络生骨胶囊均对血常规、肝肾功能没有影响。结论1.骨痹通消颗粒和通络生骨胶囊均可明显改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而骨痹通消颗粒组改善患者VAS评分方面显著高于通络生骨胶囊。2.骨痹通消颗粒和通络生骨胶囊均对坏死的股骨头有明显的修复作用,主要体现在新骨形成方面。3.骨痹通消颗粒和通络生骨胶囊均对股骨头坏死的血流变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血脂水平的调节以及对血液高粘状态的降低方面。4.骨痹通消颗粒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方便、有效、安全可靠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