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骨花鸟画的“写意性”研究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zvi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意性”是中国画的本质特征之一。没骨画意味着中国画“写意性”发展到新阶段,没骨的发展变化又都与中国画的写意性进展息息相应。
  “没(mo四声)骨”之“骨”的样态替变与写意性衍化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线的隐没与减退、点的自觉、面的点线化、点线面笔法化,并被统摄于用笔。骨线和色墨关系的衍化也是筋、骨、肉内涵式和合与点线面笔法性同化的过程,同时又是“骨法用笔”内涵转化和外延扩大与骨法重建的过程。
  没骨“设色”与“墨法”也经过了一个“写意性”衍化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骨线与用色、墨与色在画面中的配置关系、主次地位发生了动态变化。原始没骨画的线与设色是一种阴阳不分的“无极”状态。平涂和涂刷相比,既是精细化,也是程序化的发展;晕染是对物理世界色彩明暗与轻重变化的程式化表达。没骨画体的出现,标志着勾色叠染体的体系被突破,也是用色对骨线的突破,但同时形的外轮廓又变成潜在的线;点染法使线对设色的束缚又进一步放松,在用笔上则对笔腰、笔根和大面积的侧锋运用提出新要求。点染法向写染法的发展促使没骨与小写意、大写意画法成合流之势。就没骨的用墨法来说,勾线叠染体中墨从属于色,最多是一种并置关系,墨还未被“自觉”地当成一种“色”。晚唐至宋代,墨在色墨配置中的地位明显提高,画家的用墨更为自觉,而且用墨法得到了更清晰的理论总结。“勾线之墨”的隐退为“设色之墨”的运用腾出位置并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水墨以前卫泼墨、文人写意、院体水墨作为主人翁大施手段时,用墨法就必然多样化了。墨与诸色调匀深浅、混合共享时,墨色主体地位再次提高。
  没骨画的用水法经过从“调和”到“冲融”再到“恍惚象物”的写意性衍化。“调和”是指勾线填色的工笔画阶段,水在用色、用墨中主要起的“调和”作用;“冲融”则是指没骨画发展到了“撞水”“撞粉”和运用点染、点厾的小写意阶段。没骨画出现以后水法逐步走上了发挥主动性的道路,供它表演的舞台也越变越大。“恍惚象物”,是水的大量运用使没骨发展到大写意没骨和“泼墨”“泼彩”的阶段。水的主体性的提高使中国画的意象加入了水性的多变、流动和幻化无常的感觉。强调用水的精神核心,还是要守住笔墨体系中“笔法”“笔力”的底限。
  没骨画对文人写意画有一定的催生和滋养作用,文人写意画对没骨画也有一定的反哺作用。没骨画写意性的历史衍化过程,既表现绘画语言的写意化过程,也是绘画对形与物的超越、对心性与诗意追寻的过程。
其他文献
服饰作为一种非言语符号,反映着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和传承。它通过人类一系列的社会活动表达其含义。它有保温蔽体、美化修饰方面的基本功能,同时也兼具一定的社会属性和深层的符号意义。满清服饰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之一,是中国民族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能够展现中国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通过整合索绪尔与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构建分析服饰符号的理论体系,以清朝服饰为语料,解读清朝服饰的深层涵
学位
语法教学在英语教育领域一直备受瞩目。受语言学及第二语言理论的影响,语言教学的发展曾经在两个极端问来回摇摆:语法教学曾一度得到过分重视,也曾一度遭到摈弃。在中国,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授语法知识曾经是教学的重点,且它的影响延续至今。人们认为:过分重视语法教学阻碍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自200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英语课程标准》主张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这表明英语教学的重点
学位
对于是否有必要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作文进行纠错以及如何纠错的问题的研究,可谓纷繁复杂,结论也大相径庭。本研究旨在探讨四种反馈方式对学生英语作文准确度的影响。这四种反馈方式分别为:1)零反馈,2)同伴反馈,3)教师书面反馈,4)同伴反馈与教师书面反馈相结合(以下简称组合反馈)。本研究为实证研究,历时三个半月,通过对236名中学生6次写作任务中各类错误的变化情况的分析研究及对其中150名被试的问卷调查,
学位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舆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舆情治理也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近年来,涉校园网络舆情增加,公众给予其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从而也增加了治理的难度,因此,更需要社会和学界予以高度关注和研究。  本文重点以“庆阳宁县女童受伤事件”网络舆情为研究对象,探究和分析涉校园网络舆情的演进过程、传播机制以及应对策略。研究发现:涉校园网络舆情的演进可以分为出现与发酵、爆发与蔓延、反复与消
学位
近年来,得益于移动终端智能化的发展,自媒体迅速蔓延至各领域,自媒体广告经营乱象囿于现行广告法律法规漏洞,不断刷新荧屏。完善我国自媒体广告法律规制,对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自媒体行业建设同广告事业发展形成互惠共利的良性循环,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着重通过案例分析法,归纳出虚假广告泛滥、不正当竞争频发、诈骗广告变化莫测、用户个人信息失窃、用户隐私权被
媒体和政治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际报道中尤其如此,国家通过一定的报道隐晦地传达某种观点。国际关系风云变幻,相关的国际报道也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这些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也经历了不少变化。作为报道东盟国家的中国新闻网站——《中华网印尼版》,在提供关于东南亚的政治等情况的报道时,是否也会受到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这正是本研究的出发点。  本文以《中华网印尼版》从2011年1月1号到2018年
学位
袁世凯于1915年春开始准备国体改制事宜,8月14日筹安会成立预示着帝制运动的正式公开,12月12日袁世凯在北京接受帝位,立年号为“洪宪”,史称“洪宪帝制”。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故,洪宪帝制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全国人民的普遍反抗之下走向失败。在此期间,袁世凯及其洪宪帝制的发展与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日本的态度变化息息相关。  本文在这一大背景下,从日本报纸的角度探析洪宪帝制发展历程中日本和其他西方
学位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生态文明”被写入宪法修正案,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次研究正是关注到了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基于朗氏夫妇提出的议题建构理论对1988年—2018年古交地方媒体中生态环境相关报道进行历时性考察,重点分析了地方媒体是如何对生态议题进行建构的以及不同时期媒体建构下的生态议题具有哪些特征,并基于此提出多媒介语境下资源型城市地方媒体生态议题的重
学位
书法,是伴随着人类记事与交流需求而发展出的艺术。纵观古今,东方乃至西方,都可看到书法的踪迹。尤其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亚地区,随历史时期、文化语境之变迁,出现了风格迥异的书风,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姿态。  时代在发展,世界在进步,文化在演变。世界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与之同时,中国的书法艺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置身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世界环境中,时代的进步不仅仅使中西方的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交流,
学位
本文对民国以来鸟虫书篆刻的复兴现象进行了研究。文章主体分为三章展开。第一章对鸟虫书以及鸟虫书篆刻的概念作了文献梳理、总结与重新定义,并进一步从文字学角度以及鸟虫书与早期宗教的关系,对鸟虫书进行了语源学“溯源”的研究。第一章,也对鸟虫书以及鸟虫书印章与篆刻发展的阶段作了科学合理的划分。第二和第三章为本文的重点部分。第二章从篆刻创作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对民国以来鸟虫书复兴之盛况作了全面分析与研究。第三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