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放射性核素Pd支架抑制血管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ng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该研究使用影像学、病理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力图通过用不同剂量的<103>Pd支架的体内动物实验和直接照射体外培养的VSMC这两种实验方法,来评价<103>Pd对于VSMC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探讨<103>Pd放出的γ射线防止血管术后再狭窄的分子机制,为向临床应用过渡奠定基础,并为其它血管狭窄疾患以及非血管性狭窄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结论1.放射性核素<103>Pd支架置人实验动物模型:4周后血管造影显示管腔全部通畅,核素心肌血流灌注显像显示血流灌注未见异常.透射电镜显示:对照组可见分泌型的VSMC,照射组随着剂量增加可见收缩型VSMC增多.2.150~350μCi<103>Pd支架可抑制血管术后新生内膜增生,新生内膜面积和狭窄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使体外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受抑制(可逆性),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扫描电镜提示4周时内皮愈合.3.600μCi<103>Pd支架可明显抑制内膜增生及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使管腔扩大,外膜受抑制,管壁变薄;使体外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凋亡.扫描电镜提示,4周时内皮仅部分愈合.4.VSMC增殖相关蛋白α-actin及与迁移相关的蛋白PDGF-B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照射组表达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5.TUNEL法显示体外培养的VSMC中,<103>Pd支架照射24小时后照射组可见核固缩、核碎裂;培养液放免法测定PGI<,2>/TXA<,2>比值增加.6.根据以上结果,该研究将选定150~350μCi放射性核素<103>Pd支架进行后续临床实验.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位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疑难病,目前尚没有一种成功有效的治疗手段。周围神经在外伤或退行性疾病后常引起功能的丧失和较差的恢复,易导致肢体的残疾,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对于周围神经的损伤与修复,虽然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研究,但目前神经修复的效果还是难以令人满意,据统计只有大约50%的患者能够获得有效的功能恢复。虽然周围神经在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简称iPSC)是将体细胞内加入特定的因子重编程形成的。因其具有自我更新及向三胚层分化的能力,具有建立疾病模型、药物筛查以及个体化再生医学的应用前景。目前iPSC来源NK细胞以及iPSC制备肿瘤疫苗均为抗肿瘤领域研究热点,然而由于iPSC重编程过程具有时间长、效率低的技术瓶颈;且因应用转录因子c-Myc,存在潜在致癌风险;
学位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