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现行社会发展的一切物质需要,又要分析对未来人类需求是否构成严重环境危害,因此可持续发展可以看做为精密的系统。既要做到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体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地森林等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资产存量使发展控制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以内。保证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处于一种不受污染和破坏的安全状态。本文将吉林省辽河流域作为分析对象,对2006-2013年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以能值和生态足迹为理论基础,建立吉林省辽河流域传统生态足迹和能值生态足迹计算模型,通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逐步分析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状况,对比分析两种模型的不同,继而定量给出辽河源头区可持续发展状态。利用传统生态足迹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辽河源头区2006-2013年生态足在2006-2010年生态足迹持续上升,最高值出现在2008年1.10E+01 hm2/cap,但2008-2010年生态足迹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2010年-2013年基本波动不大,持续平稳状态。辽河源头区生态承载力2006年到2010年生态承载力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从1.174hm2/cap下降到1.156hm2/cap。自2010年开始到2013年生态承载力逐渐呈现出上升去趋势。2006-2013年辽河源头区持续出现生态赤字,2008年是辽河源头区的最大生态赤字,生态赤字为-9.81E+00hm2/cap。2006-2013年辽河源头区的人均生态足迹的需求远超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的不断增加表明该地区生态已经严重超出了人均生态承载力。利用能值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和分析,辽河源头区2006-2013年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变化,2008年1.34E+00hm2/cap、2010年1.50E+00 hm2/cap、2012年1.37E+00 hm2/cap生态承载力比较高,主要是由于当年雨水丰沛降水量较高,相应的总能值也较大。辽河源头区生态足迹自2006年-2008年生态足迹从1.26E+01hm2/cap上升到1.43E+01 hm2/cap,在2008年出现生态足迹最高值1.43E+01hm2/cap,2008年-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现出下降趋势,2010年-2013年趋于平稳状态。同样辽河源头区2006-2013年持续出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足迹的需求远超人均生态承载力。以上结果表明传统的生态足迹与运用基于能值的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明辽河源头区2006-2013年的生态状况连续处于不可持续状态。最后提出辽河源头区2006-2013年的可持续发展不良状况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