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吉林省辽河流域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1035846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现行社会发展的一切物质需要,又要分析对未来人类需求是否构成严重环境危害,因此可持续发展可以看做为精密的系统。既要做到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体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地森林等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资产存量使发展控制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以内。保证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处于一种不受污染和破坏的安全状态。本文将吉林省辽河流域作为分析对象,对2006-2013年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以能值和生态足迹为理论基础,建立吉林省辽河流域传统生态足迹和能值生态足迹计算模型,通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逐步分析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状况,对比分析两种模型的不同,继而定量给出辽河源头区可持续发展状态。利用传统生态足迹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辽河源头区2006-2013年生态足在2006-2010年生态足迹持续上升,最高值出现在2008年1.10E+01 hm2/cap,但2008-2010年生态足迹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2010年-2013年基本波动不大,持续平稳状态。辽河源头区生态承载力2006年到2010年生态承载力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从1.174hm2/cap下降到1.156hm2/cap。自2010年开始到2013年生态承载力逐渐呈现出上升去趋势。2006-2013年辽河源头区持续出现生态赤字,2008年是辽河源头区的最大生态赤字,生态赤字为-9.81E+00hm2/cap。2006-2013年辽河源头区的人均生态足迹的需求远超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的不断增加表明该地区生态已经严重超出了人均生态承载力。利用能值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和分析,辽河源头区2006-2013年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变化,2008年1.34E+00hm2/cap、2010年1.50E+00 hm2/cap、2012年1.37E+00 hm2/cap生态承载力比较高,主要是由于当年雨水丰沛降水量较高,相应的总能值也较大。辽河源头区生态足迹自2006年-2008年生态足迹从1.26E+01hm2/cap上升到1.43E+01 hm2/cap,在2008年出现生态足迹最高值1.43E+01hm2/cap,2008年-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现出下降趋势,2010年-2013年趋于平稳状态。同样辽河源头区2006-2013年持续出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足迹的需求远超人均生态承载力。以上结果表明传统的生态足迹与运用基于能值的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明辽河源头区2006-2013年的生态状况连续处于不可持续状态。最后提出辽河源头区2006-2013年的可持续发展不良状况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其他文献
大气颗粒物作为首要的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环境等方面带来严重危害,目前已受到关注,许多研究者开展了大气颗粒物多方面的研究。本研究基于重庆市2013年~2015年17个空气质
1病史摘要患者,女,30岁,间断性咳嗽、咳痰伴胸闷、低热7月余,偶尔痰中带血丝。在外院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血常规:WBC8.7×109/L,中性粒细胞39.4%,嗜酸性粒细胞37%,嗜酸
铁碳微电解工艺由于其优良特性在实际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试验开发了一种基于双金属体系新型三元微电解填料,提高微电解工艺的处理效率,通过考察不同的配比对废水处理的影
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及国家对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高度重视,“十二五”期间,我国有很多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排放标准,由原来的二级标准或一级B标准提标改造为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