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aobeidj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对话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课堂评价最主要的工具,是教师进行课堂评价的关键,合理高效的课堂评价语言,能够发挥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的作用。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具有极强的示范性,语文课程又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语言建构有着直接的影响,这就对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展开上,重视讲授语言的设计,没有给予评价足够的关注。因此,笔者尝试对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进行研究分析。本研究在查阅和梳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一线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堂观察,旨在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运用的真实状况。笔者随机选择了L中学的20节语文课进行观察与记录,通过现状调查,了解语文教师对课堂评价语言的认识与运用情况,发现其中的优点与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以改进初中语文教师对课堂评价语言的应用状况,完善课堂评价语言体系,为一线语文教师改进课堂评价语言提供参考。围绕研究主题,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对本研究做整体说明。本次研究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初中语文教师对课堂评价语言的认识及运用状况。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概述。首先,详细阐述课堂评价语言的内涵,将其定义为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语言、行为或情感等做出评价时所使用的语言;其次,对课堂评价语言具有的诊断与反馈、肯定与激励、调控与发展的作用进行分析;最后,从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出发,分析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特点及运用评价语言时需遵循的原则,包括激励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第三部分是现状研究,主要采用了课堂观察法,制定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观察量表,设计研究方案并实施,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发现L中学语文教师在运用课堂评价语言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盲目鼓励,缺乏客观性评价;二是笼统重复,缺乏针对性评价;三是注重结果,缺乏过程性引导。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教师对评价语言的认识不足,运用评价语言的能力不够,具体表现为:对评价语言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课堂运用中存在功利主义倾向以及缺乏具体的方法指导。第四部分是在现状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一是实事求是,遵循评价语言的客观性;二是因人施评,注重评价语言的针对性;三是重视过程,发挥评价语言的引导性。第五部分是结语,对本次研究进行归总结。课堂评价语言作为师生对话的一部分,其意义超出了语言本身,高效的课堂评价语言能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给予课堂评价语言足够的重视,必须做到合理运用。
其他文献
建立了液-液热管换热器的计算模型,编制了计算机程序,进行了液-液换热试验。利用试验数据修正了传热准则方程式,分析了液-液换热中,结构参数对热管换热器性能的影响。
光载无线(RoF)通信系统,通过将无线通信和光纤通信技术相结合,利用高速大容量、低损耗的光纤通信为传统的无线通信提供通信带宽,即提高了通信容量和传输距离,同时又克服了无
以某建有高层建筑的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小区春季的风速场、压力场进行了模拟。探讨了风环境对小区室内外舒适度的影响。
随着2020年的临近,我国精准扶贫相关工作到了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贫困群体的脱贫任务显得愈加艰巨和繁重,扶贫更应该先扶“志”和“智”,一方面帮助贫困群体克服“等靠要”思
在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下,伴随着商标战略与商标交易的升温,商标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锐利武器。合理评估商标权价值不仅可以为企业的质押贷款、侵权赔偿等商标经济活动提供价值参考依据,而且有助于推进行业商标建设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然而,我国开展商标权价值评估时间较短,尚未形成统一的方法体系,使得评估方法因同一评估对象的不同评估值而缺乏公信度。因此,在企业产权频繁变动和交易活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如何评估商标
杨树人工林在生长过程中对养分需求大,因此,保证林分内养分循环与养分供应是维持杨树人工林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前人研究表明,树种混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改变凋落物的质和量,从而影响林地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功能特征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凋落物的分解过程和土壤养分转化,最终提高林地的养分供应。但是混交林在树种选择与管理上十分复杂,且混交效果通常在较长时间尺度上才能显示出效果。林下植被是杨树纯林中的重要组分,传统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于供水工程建设的要求也随之增多,不仅要确保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稳定性,还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使供水工程更加环保高效。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