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比较常见危险因素在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这两个发病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同时比较同一病因分型、同一病变部位、病灶大小在这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异同,进一步研究常见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发病部位之间的相关与影响关系。方法:选取新发脑梗死的青年患者80例,同时选取80例同期住院的新发脑梗死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常见危险因素、病因分型、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程度、受累部位等在两组间的分布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常见危险因素与病因分型、受累部位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找出对发病部位、病灶体积影响较大的危险因素。另外,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对等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组在危险因素、病变部位、病灶大小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两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病率均较高,且青年组高于老年组,同时青年组在11-15umol/L与0-10umol/L两个水平分布较一致,而老年组更多分布于11-15umol/L水平;2.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青年组中得分在0-4分者所占比例较老年组多,得分在5-15分者较老年组少,得分在16分及以上者两组均极少;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青年组ADL得分居于两个极端,而老年组得分较均匀;4.急性卒中治疗Orgl0172试验(TOAST)病因分型:青年组以小血管病变型居多,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病因不确定型次之,而老年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最多,小血管病变型次之;5.两组中只累及颈内动脉系统者均为最多见,其次为两个系统同时受累者,同时在最易受累的部位上两组也略有不同;6.两组中常见危险因素与TOAST分型均无统计学相关,而与发病部位有统计学相关;而研究TOAST分型与发病部位的相关性时,青年组中二者无统计学相关,老年组中二者有统计学相关;7.常见危险因素对特定病灶的受累与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存在定量依存关系;8.两组对同一受累部位的大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1.老年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大多集中在11-15umol/L之间,提示其较青年患者存在更大的风险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且这一水平更不利于脑梗死的痊愈,从而影响预后。2.老年患者中顶叶受累占相当比例,青年患者顶叶受累则较少,这是老年患者的突出特点。3.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可在最大程度上进行控制,而青年患者的危险因素较难控制,但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上青年患者较小,预后较好,提示青年患者自身代偿能力优于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