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不协调的咬合关系长期反复使用将影响颅底与髁突的位置关系,这将增加罹患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TMD)的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期的磨牙(不包含第三磨牙)缺失同TMD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不同影像学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病例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20例研究个体,40例TMD患者(20例通过MRI确诊,20例通过CT扫描与关节造影确诊),其中男性11例,女性29例,年龄16-63岁;80例无关节症状的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20例,女性60例,年龄19-64岁。病例组与对照组均被分为三组:1.长期的磨牙缺失达十年或以上组(PMM组);2.磨牙缺失少于十年组(RMM组);3.无磨牙或其它牙齿缺失组(NMM组)。所有的患者均被核查登记上下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的缺失情况。结果:数据分析:PMM同TMD之间的关系用配对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40例病例组患者.根据年龄划分为三组:a.年龄在15-30岁者15例(占37.5%);b.年龄在31-45岁者14例(占35%);c.年龄在45岁以上者11例(占27.5%)。12例颞下颌关节弹响的患者中有10例存在关节内紊乱(ID),因此关节弹响同关节内紊乱存在密切的关系。病例组,所有的患者中,a.NMM组28例(占70%),b.PMM组8例(占20%,P=0.044),c.RMM组4例(占10%)。Ⅰ,上颌第一磨牙缺失,a.PMM2例(占2/8=25%,P=0.160),b,RMM组1例(占1/4=25%)Ⅱ上颌第二磨牙缺失,a.PMM1例(占1/8=12.5%,P=0.324),b,RMM组1例(占1/4=25%)Ⅲ下颌第一磨牙缺失,a.PMM6例(占6/8=75%,P=0.023),b,RMM组1例(占1/4=25%)Ⅳ下颌第二磨牙缺失,a.PMM2例(占2/8=25%,P=0.324),b,RMM组1例(占1/4=25%)对照组,a,NMM组66例(占82.5%),b.PMM组4例(占5%),c.RMM组10例(占12.5%)结论:研究证据表明未予处理的长期后牙缺失将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TMD)罹患风险的增加,其中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影响最显著,PMM相比RMM更易导致TMD的发生,女性罹患TMD的风险高于男性,男女比率为2:5,同时,15-45岁年龄组罹患TMD的风险是其它年龄组的2-3倍。弹响是诊断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的一个重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