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是一种主要发生于中年以上人群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为选择性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变、脑内多巴胺含量减少及胞体内出现Lewy小体等。 近年有研究发现,PD患者纹状体中多巴胺递质缺乏将会导致基底神经节回路中谷氨酸能神经元活动的紊乱,同时谷氨酸能神经通路的过度激活在PD的症状产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谷氨酸(glutamate,Glu)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一种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当它被释放到突触间隙后,通过与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结合调节突触传递和神经元的兴奋性过程。谷氨酸转运体-1(glutamate transporters-1,GLT-1)是谷氨酸转运体(glutamate ransporter EAATs)的一个亚型,它能逆浓度梯度从胞外向胞内摄取谷氨酸,使胞外谷氨酸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EAATs的功能一旦受损,突触间隙内的Glu浓度升高,继而使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甚至产生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目前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尚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分析mGluR1α和GLT-1在PD模型脑内的表达改变,探讨mGluR1α和GLT-1在PD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寻找PD治疗的新靶点提供形态学依据。 流行病学显示PD的诱因多样而复杂,环境因素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鱼藤酮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杀虫剂,为高脂溶性,极易透过生物膜和血脑屏障。能特异性的抑制线粒体复合体I,造成细胞氧利用障碍。同时鱼藤酮还能够通过微管解聚机制,产生大量自由基,破坏神经元的功能。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给予鱼藤酮后大鼠出现的症状和发生的病理改变,很好的模拟了人类帕金森病的特征改变。因此本实验选择了帕金森病的鱼藤酮大鼠模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本研究采用鱼藤酮皮下注射方法制备PD大鼠模型,观察分析鱼藤酮制备的PD大鼠脑内mGluR1α和GLT-1的表达改变,从而为PD的研究及其治疗提供新的形态学依据。 方法:选用300g左右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天组,28天组,实验组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分别为3天和28天(1.5mg/Kg),对照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相同剂量葵花油。以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含量的改变,确定PD大鼠模型成功与否;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脑内尾壳核(CPu corpus striatum)和伏核(Acb accumbens)区域GLT-1和mGluR1α的表达情况。 结果: 1.鱼藤酮的毒性作用:自注射鱼藤酮第三天开始大鼠逐渐出现理毛动作减少致使毛色又脏又黄、并有呸毛现象;同时还伴有精神萎靡、自由活动减少、弓背姿势、肢体震颤、严重者可有四肢行动不能尤以下肢为重;嗅觉和觅食动作减少、体重逐渐减轻等;部分大鼠还会出现腹泻及口腔出血等现象。此阶段为大鼠死亡的高发期,整个模型制备过程大鼠的死亡率为31.58%。但随着给要时间的增长大鼠PD症状出现好转,具体原因有待以后实验的进一步研究。 2.Western blo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鱼藤酮组TH与β-actin条带相对光密度比值明显降低。鱼藤酮组TH与β-actin条带相对光密度值的比值在黑质为0.189±0.026,比对照组减少了66.5%(P<0.01)。 3.免疫组化结果: (1)mGluR1α免疫组化结果:鱼藤酮组大鼠mGluR1α的免疫反应强度降低。通过光密度值分析发现鱼藤酮28天组大鼠CPu的DM、VM、VL、DL部位的mGluR1α免疫反应染色平均光密度值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3.35%、21.93%、15.59%和4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cb部位平均光密度值比对照组降低了4.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GLT-1免疫组化结果: 1)鱼藤酮3天组:通过光密度值分析发现,鱼藤酮3天组DM部位GLT-1的平均光密度值比对照组降低了0.8%,VM、VL、DL部位的GLT-1平均光密度值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5.9%、16.8%和14%,其中只有VL部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部位无统计学意义,但存在升高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Acb部位平均光密度值降低了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鱼藤酮28天组:通过光密度值分析发现,鱼藤酮28天组CPu的DM、VM、VL、DL部位的GLT-1平均光密度值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24.39%、34.19%、41.58%和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Acb部位的平均光密度值升高了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8天组与3天组相比,CPu的DM、VM、VL、DL部位的GLT-1平均光密度值分别升高了25.41%、26.61%、21.17%和2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b部位GLT-1平均光密度值升高了1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鱼藤酮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可以成功制备PD动物模型。2.鱼藤酮致帕金森大鼠脑内mGluR1α的表达的改变,表现为在CPu各部位mGluR1α表达的减少。3.鱼藤酮致帕金森大鼠脑内GLT-1的表达的改变,短期给药CPu的VL部位的GLT-1表达有微降现象,但随着给药时间增长各部位GLT-1都表现为表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