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脊髓损伤大鼠实验模型,探讨芍药苷对脊髓损伤后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分子机制。 方法:80只SD大鼠,雄性,体重200-250g,经过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芍药苷低浓度组、芍药苷高浓度组,每组20只,采用动脉夹夹闭脊髓硬膜囊1min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行单纯椎板摘除而无脊髓损伤,模型组大鼠行椎板摘除后予脊髓损伤打击,打击能量是动脉夹夹闭脊髓硬膜囊1分钟,术前30分钟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5ml。芍药苷处理组大鼠行椎板摘除后予脊髓损伤打击,打击能量均为动脉夹夹闭脊髓硬膜囊1min,术前30分钟腹腔注射芍药苷(低剂量组10mg/kg;高剂量组30mg/kg)。采用Basso、Beattie和 Bresnahan(BBB)分级法评估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功能;采用改良Gale联合评分法(CBS评分)评估大鼠感觉、反射及肢体协调功能;western blot分析各组大鼠28天饲养后处死,脊髓组织中NF-κB、I-κBa相关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学变化。 结果:⑴假手术组大鼠后肢功能评分平均19分,而模型组与低浓度、高浓度芍药苷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1天得分接近,第3、7、14、28天模型组大鼠后肢功能评分显著低于芍药苷组(P<0.05),且低浓度组得分显著低于高浓度组(P<0.05),但三组得分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⑵评分与假手术组比值进行统计,模型组与低浓度、高浓度芍药苷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1、3天得分接近,第7、14、28天模型组大鼠后肢功能评分显著低于芍药苷组(P<0.05),且低浓度组得分显著低于高浓度组(P<0.05),但三组得分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⑶采用Western blot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相关蛋白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NF-κB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采用芍药苷处理后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0.05),且高浓度组显著低于低浓度组(P<0.05);I-κBa的表达在模型组显著较假手术组降低(P<0.05),但采用芍药苷处理后显著升高(P<0.05),且高浓度组显著高于低浓度组(P<0.05);⑷HE染色显示芍药苷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神经元坏死减少,炎症细胞明显减少,细胞核较模型组明显增多,核大小跟假手术组接近,且高浓度比低浓度组效果更好。 结论:①芍药苷干预能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感觉、反射及肢体协调功能的恢复;②芍药苷处理后显著抑制NF-κB的表达,增强I-κBa蛋白表达,在芍药苷保护脊髓损伤中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