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内生真菌作为微生物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因其次级代谢产物结构新颖、活性多样而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围绕着植物内生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开展了以下工作:(1)以传统药用植物三七作为内生真菌的分离对象,经分离纯化、菌种鉴定和活性筛选,挑选出具有研究价值的目标菌株;(2)采用“OSMAC”策略和化学表观遗传修饰策略对该目标菌株进行生物合成潜能的挖掘;(3)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的研究。(1)利用组织块表面消毒法从新鲜的三七植物中分离得到17株内生真菌,分别进行18S rDNA序列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和小规模发酵培养。待发酵培养结束后分别提取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活性的筛选,结果发现1株翘孢霉属真菌Emericella sp.XL-029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因此将该目标活性菌株作为下一步生物合成潜能挖掘的研究对象。(2)本部分首先采用“OSMAC”策略中改变培养方式和培养基组成对该目标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进行筛选,结果发现该菌株在固体大米葡萄糖培养基和液体MEB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后诱导产生的代谢产物较为丰富。分别使用这两种培养基对其进行扩大发酵培养及代谢产物提取。最终从其大米固体扩大发酵代谢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4个单体化合物,其中包括6个新化合物;液体MEB扩大发酵代谢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中包括3个新化合物。接下来我们对翘孢霉属真菌Emericella sp.XL-029进行了化学表观遗传修饰策略的筛选,由于筛选结果不佳,故未进行下一步的扩大培养发酵。(3)最后,我们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开展了抗人类致病性细菌、抗植物病原真菌和抗肿瘤细胞毒生物活性实验的研究。抗细菌活性实验研究发现化合物10对蜡状芽孢杆菌(B.cereus)有明显的抑制活性(MIC为6.3μg/mL);抗植物病原真菌实验研究发现化合物10对马铃薯黄萎病菌(V.dahliae Kleb)和草莓黑斑病菌(H.maydis)有明显的抑制活性(MIC为6.3μg/ml和3.1μg/mL);抗肿瘤活性实验研究发现化合物4对高转移肝癌细胞株生长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为9.8μM),且对高转移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及粘附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该化合物4为开发肿瘤细胞生长及迁移的抑制剂提供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