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荒漠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约为262.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7.3%.当前荒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中国在建国初期就开展荒漠化的治理,近半个世纪以来,荒漠化研究治理工作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成就,但荒漠化点上治理、面上破坏,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观.中国政府对荒漠化的防治十分重视,把防沙治沙、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宏大工程.当前,迫切需要对中国荒漠化长期治理效果不明显的现实进行反思,寻找它的症结所在,并提出新的荒漠化治理模式与制度安排.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荒漠化产生的根源是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过大造成的.当前荒漠化治理措施,主要侧重于恢复植被、控制土壤风蚀,而没有直接从荒漠化的根本原因,即消除造成荒漠化的人口压力入手,这是荒漠化治理成效不显著的主要症结所在.荒漠化治理不能仅仅限于种树种草,而是要从解决荒漠化土地上过重的人口压力出发,从经济学、生态学和沙漠学相结合的角度,把荒漠化治理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荒漠化防治的生态经济模式.它包括:以荒漠化地区资源高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以荒漠化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沙漠生态恢复;以农业工业化为主要内核的产业经济发展.上述三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纽带,构成了荒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模式,并成为荒漠化治理理论的精髓.荒漠化治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有层次有时序地进行.荒漠化治理每提高一个层次,该区域生态经济结构的丰富性和稳定性就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只有当导致荒漠化发生的根源消除后,荒漠化治理才最终完成.荒漠化治理的制度安排包括:形成以国家、企业和农户共同投资治理的制度,完善荒漠化管理制度,建立荒漠化治理的激励机制.根据水资源是荒漠化地区维护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的特点,提出了构建一体化的水资源管理机构、明确划分政府管理水资源的权利空间和市场机制的边界、改革水价体系等水资源的管理制度.